利用公权牟占市场利益,分配给在公权机关服务的公务人员,使他们比这个社会的其他成员拥有更有利的地位和更优越的条件,无疑是对社会的平等和正义的轻蔑和践踏
据《瞭望新闻周刊》报道,一些机关单位变相地延续福利分房,引起人们的不满。这些地方机关单位,利用手中掌握的行政特权和资源,或通过猎取廉价土地,或享受工程建设税费方面多种优惠,或动用部门权力和影响力“团购”商品房,让无房的干部职工有房,让有房的干部职工更上层楼。而诸多无房和住得较差的普通市民,只能以商品市场价格买房。
处于现代化转型时期的中国出现过无数怪诞的现象。房价近数年来的急速亢奋和工资增长的迟滞不前,公务员考试骤然火爆几乎取代高考成为“中国第一考”,理所当然地位列其中。然而,读过这则报道又蓦然发现,这两种不合常理的现象,中间竟有如此厚密的关联。而权力翻云覆雨的能量,正是促成这种关联的内在动力。公务员之所以被当今中国社会公众视为最炙手可热的职业选择之一,除稳定的薪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外,类似于得到廉价住房这种大多数人无从染指的灰色甚至可以说是黑色的福利,无疑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种掌控着资源又缺乏有效制约监督的权力恣意汪洋,如同饥饿的猛虎,强悍而灵巧地在市场经济领域寻租逐利,乃至于造成诸如此类怪诞频生且环环相扣的恶象,如果仔细思虑,其导致的后果将是触目惊心的。
公务员行使着社会公众委托的公共管理权力,不代表他们必须享有优于其他公民的地位和便利,更不是动用公权为他们谋取不当收益的理由。而利用公权牟占市场利益,分配给在公权机关服务的公务人员,使他们比这个社会的其他成员拥有更有利的地位和更优越的条件,无疑是对社会的平等和正义的轻蔑和践踏。不同阶层社会成员之间彼此的认同程度会由此减损,宏观的阶级对立心理机制渐次生成。或许有人为此而不平:公务员收入不高,如果没有福利分房怎么过?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在今天庞大的公务员队伍里,住房难对其中的一些人来说确实是个新问题。但对于人数更加众多的企业工人、普通市民和下岗人员来说,则是老得不能再老、难得不能再难的问题了。诚如北京某市民所言,既然是市场经济就大家都进市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社会公平。当然,政府可以给公务员符合当地标准的住房公积金,让他们与普通民众一样,在高扬的房市里竞逐。
今年8月18日,国家三部委联合下发196号文件,要求一律停止审批党政机关集资合作建房项目,防止部分单位变相福利分房。这无疑是铲除地方权力机关腐败和维护社会公平的重大举措。
但正如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一份调查报告所担忧的,一纸文件能够杜绝握有实权的公务员变换花样,进行新一轮“权力寻租”吗?很多人估计都持有同样的担忧,无数活生生的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既得利益者被迫放弃一种利益,总会很快找到另一种变通的方式。要根本杜绝这样的权力寻租,并未雨绸缪消弭其可能给我们民族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还需从制度建构着手,构筑起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体系,使其成为站在笼子里的老虎。(中和)
特稿:机关单位变相延续福利分房灰幕
从实物分房变为货币化,从福利分房变为走向市场,是我国住房改革的两个基本方向。迄今为止,在一般市民或者非权力部门中,这一目标已经基本实现。近年来的“集资建房”,无疑与这个目标背道而驰。
有关社会学家认为,违规、超标集资建房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表面是为职工住房解困,实际是部分机关单位负责人钻政策空子,套取国有资源为小团体和个人牟利,招致意想不到的民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