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逼1997年连涨16周的历史纪录
上证综指连续12周上涨,直逼1997年连涨16周的历史纪录。11月17日,沪市大盘定格在1971.79点,离2000点大关仅咫尺之遥;深证成指则突破5000点,收于5067.51点。
周线看,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周涨幅分别达4.70%和6.07%,均创下5月下旬以来的最大周涨幅,行情呈越走越快之感,显示多方掌控盘面的能力不可小视。
从上一周行情来看,两市大盘整体呈现先抑后扬、震荡攀升的格局。周一、周二前半日,大盘出现明显回落,但在周二午后,大盘却再发神威,形成多空大转换。随后的几个交易日,多方凭借银行板块、钢铁板块、地产板块轮番攻击,一直把沪指强力推升至1976点才受到空方的阻击。进入周五,一批基金重仓的二线蓝筹股,受油价暴跌刺激的航空股,以及一批优质的房地产股相继启动,把大盘再次大幅推高。
不过,即便大盘如此牛气,诸多投资者依然是赚了指数赔了钱。“二八”现象在上周四也发挥到了极致,九成个股不涨或者下跌。
从上周五盘面看,银行股有“稍息”迹象。前天大涨的工行和中行都进行调整,并带动其他银行股回落整理。好在多方手中的“王牌”还有不少,中石化挺身而出大涨6.10%,航空股集体大涨;其他的基金重仓股以及前期超跌的一些个股也相继上攻。
针对后市,主流机构的看法仍偏向乐观。有观点认为,在周四长上影线的压力下,周五大盘能继续高歌猛进,原因在于盘面的百花齐放,正因为有了诸多板块的合力,股指仍有望冲击2000点整数关口,但如果没有后续板块的适时跟进,仅靠少部分股票的上涨繁荣指数,那么这种上涨的根基就显得不牢靠。(上海证券报/许少业)
牛市“大旗”高举17个月股市为什么这样红?
股市正在成为吸收市场流动性的一块海绵。
财富效应使内地居民加大了对股市的投资。央行日前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储蓄存款减少了76亿元,这是5年以来月度储蓄存款的首次下降;而当月,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余额为6042亿元,比9月增加2161亿元,同比增长182.9%。一升一降清楚的表明,储蓄存款正大量分流进入股市。
在本轮行情中一马当先的外资同样钟情不改。
根据摩根大通的预测,“由于国际股票基金目前的配置中,中国资产比重过少,受良好赢利预期的驱动,全球资金流向中国公司的量还会扩大。”
在外围资金的推动下,A股市场已经将牛市大旗高举17个月,这是一个从来没有过的记录。宏观经济的配合则是历年行情中最好的,中国经济总量每年增加10%以上,但物价指数每年只增加1%至2%,就经济学理论来讲,这是一个典型的黄金组合。股权分置改革以后,以银行板块为首的蓝筹股不断上市,极大地改善了A股市场的资产结构,资源股、地产股、消费类股票的反复活跃,一向稳定的公共事业股也纷纷给出了涨价的预期,市场的表现和承载它的中国经济一样活力四射。
人们此前最担心中国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这将使中国企业的资金周转变慢,甚至会出现坏账,特别是与欧美之间不断发生的贸易摩擦,更使人们的这种担心加剧。但是中国近来展开的一系列立体外交,似乎正在给出问题的答案。
中亚、非洲、东盟、南亚,中国正不断努力拓展和以上地区的经济联系。由于这些地区的经济结构与中国有着极强的互补性,这意味着一个个潜在海外大市场正在被逐步开辟。要知道,那里有20亿人口的消费潜力。WTO谈判陷入僵局之后,中国也正积极开展和一系列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不断争取稳定互惠的贸易伙伴,这都将给中国的企业提供持续机会和收益,中国庞大的产能也将在上述市场得到释放。总之,中国熨平经济周期的一切努力,都将在资本市场上得到了回报。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们正在面对的,很可能是一个从未发现的市场。(中国经营报/李学宾)
中央财大研究所所长:牛市完全有理由走得更远
股市在充分蓄势之后,行情可能会走得更远、更长
如果到今年底各项经济指标继续向可控的范围转化,今年的宏观调控政策就有可能调整,从而使股市的行情得以进一步的延续。如果经济又出现过热迹象,宏观调控政策可能进一步收紧,股市也可能出现回调。但这并不意味着是坏事,股市在充分蓄势之后,行情可能会走得更远、更长。
多种因素助推股市走牛
2006年,中国股市一扫过去的低迷状况,交投活跃,成交量逐步放大,价格不断上扬,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牛市特征。目前中国股市出现的大幅上涨的行情是由多方面因素推动的。
股市下跌的时间已经够长,下跌的深度已经够大。从2001年6月至今,中国股市下跌的时间已长达4年多,上海股市从2001年的2245点已跌至2005年的998点,下跌的点位已达到1247点。这一轮股市持续的下跌已经基本到位。
股权分置改革导致的融资政策放松,吸引了各路资金纷纷入市。股权分置改革的实质是股票市场中的股票大量扩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资金的扩容,必然会打破股市中的供求平衡,引起股市大幅下跌,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为了保证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管理层想方设法吸引合规资金入市。由于管理层一手抓股改,一手抓资金,在股改的过程中,原有的利空转化为利好,吸引了大量资金不断地入市,最终引发了一轮像样的行情,确保了股改的成功。
股权分置改革的送股模式,带来了股票的投资价值效应。股改的送股模式是在上市公司总股本不发生变化的条件下,由大股东拿出一部分自己的股权送给流通股股东。在上市公司送股、股价自动除权之后,由于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税后利润和平均每股净资产没有发生变化,而股价却因自动除权降低了许多,因此,除权后的股价相对于股改前的股价,更具有投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吸引了许多投资者炒作填权行情,从而推动了股价不断上涨。
随着A股市场的对外开放,中国股市与国际股市的联动效应增强。由于各国股市不断走高,而中国股市的点位相对较低,具有了较大的投资价值,吸引了大量资金入市,中国股市也随之节节走高。此外,受国际原油、黄金与有色金属价格不断暴涨的影响,中国许多有色金属股票的价格已经上涨了几倍,这有效地激发了市场活力与人气,带动了市场整体的不断上扬。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长期的分业经营与分业管理,中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资金渠道受阻,大量的资金积压在货币市场,而资本市场严重缺乏资金,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严重失衡。随着中国金融业从分业向混业的迈进,中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资金渠道必然要被打通,资金必然要向资本市场与股市流动。另外,中国国内资金充裕,居民储蓄存款突破16万亿元,而商业银行业务单一,难以充分运用,出现流动性过剩,银行的存差达到9万多亿元,大量资金迫切需要寻找合理的投资渠道。再有,由于政策的放宽,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不断入市,增加了中国股市中的资金供给。而且,由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吸引了大量外资流入中国,其中有部分外资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了中国A股市场。
目前中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高增长、低通胀的状况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这种经济运行的大好局面为上市公司的经营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推动了上市公司业绩不断增长,从而推动了股市不断的上扬。可以说,本轮股市的大牛市行情,是真正由经济周期上升阶段所支撑的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