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功能区域发展规划》昨天(6日)上午正式发布。未来五年,北京将建成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四大各具特色的城市功能区。
《规划》是第一次打破行政区划编制的市域经济规划,它清晰地标注出,未来哪些地方将是北京经济活跃区域。对于这个《规划》,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国平评价:“它根据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形成了各区县特色发展的格局,这将为实现城市整体功能的最优化和整体效能的最大化起到积极作用。”
功能核心区:
部分居住中心迁出《规划》指出,建设首都功能核心区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工业生产规模过大,地域相对狭小,发展空间有限,对未来发展形成一定制约;南北城发展极不平衡,社会经济差距加大;古都风貌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危旧房改造之间存在着突出矛盾;多种功能高度集聚,造成严重的“城市病”,经济社会发展和交通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住房紧张、生活服务设施缺乏,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较差。
未来五年,本市将在首都功能核心区强化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功能;强化以国家对外事务、国际旅游为特色的中外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国际交往功能密集区;与老城区保护相结合,打造荟萃世界级时尚精品店的大街;部分居住中心从市中心城区迁出;属于优化开发区域,占地多、技术含量低及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向外转移,创造良好的政务、商务和宜居环境。功能拓展区:鼓励人口和工业向新区迁移《规划》指出,目前本市存在城乡发展和城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功能区分布集中在北部和东部,南部发展落后、西部发展缺乏功能导向和发展活力。
根据《规划》,本市将建设城市功能拓展区,将通过注入新的功能活力,推动南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在西部地区发展中央休闲区,建成区基本属于优化开发区域,鼓励人口和工业向新区迁移。
发展新区:
启动重点新城建设《规划》指出,新城建设属于重点开发区域,目前城镇发育滞后,不能有效发挥市区疏散功能承接地作用,基础设施与城镇化进程不协调。未来五年,本市将加快顺义、通州和亦庄重点新城建设,完善和加强公共服务体系、生活性服务体系以及生产性服务体系;通过教育、医疗、文化以及休闲产业的布局牵引,带动市区功能的进入。
生态涵养区:
将设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域《规划》指出,目前本市资源环境问题依然突出,经济虽有较快增长,但良性生态系统尚未形成,生态治理任务非常繁重。
未来五年,本市将建设属于限制、禁止开发区域的生态涵养发展区,要解决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建立生态建设利益补偿机制。同时,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行“环境一票否决”制度,建立产业项目筛选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综合评价,严格限制不符合规划的开发项目进入。
功能区划分:
避免效能抵消未来北京将形成特色突出、分工明确、发展均衡的四大城市功能区域,这么划分的意义何在?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国平说:“各个区县在全市总体发展中承载的不同功能,如何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避免盲目发展、无序竞争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和效能抵消,政府对各区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分类指导很重要,也必须明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