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目前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已扩大到地厅级,对省部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试点工作也在逐步深入。从1999年至2005年,全国共完成经济责任审计项目23万个,审计党政领导干部21.5万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2万人。
经济责任审计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而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经济责任审计的业务覆盖面涉及各个行业和领域,也包含了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加强经济责任审计,重点是要对被审计者的权力使用情况进行直接监督。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促进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全面推进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
“只有充分的公开,才能保证权力使用得到有效监督,使权力的运行规范有效。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就是要促进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全面推进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
200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强调“监察、审计等机关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对政务公开工作实行专门监督。”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审计工作在推进政务公开中应发挥的作用提出的明确要求。
多年来,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一是运用审计的监督职能来促进被审计单位的政务公开,二是做好审计部门自身的政务公开来促进其他部门的政务公开。截至目前,审计署已向社会发布审计结果公告17份,范围涉及预算执行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和金融审计等多个方面,同时,部分省、市、自治区的审计部门也已经开展了审计结果公告。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实施后引发的社会反响十分强烈,对被公告的单位具有极大的震撼力,违法违规问题呈现逐年减少趋势。
针对一些部门存在的“管理就是审批,服务就是收费”的问题,各级审计机关坚持在行政事业审计中,把工商、技术监督、物价等经济管理和执法部门作为重点对象,重点检查执行财经法纪和收费政策情况,揭露和查处擅自扩大范围、自立项目、提高标准乱罚款、乱收费和乱摊派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问题,促进规范执法执纪行为。例如,湖北省审计部门近几年来先后组织对全省工商、公安交警、教育等8个行业进行了审计,严肃查处和纠正“三乱”行为资金近亿元,督促有关部门取消违规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300多项,省政府根据审计情况制定了《制止向企业摊派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制度。一些地方还建立了党政领导和政府部门制止“三乱”联系点、企业收费登记卡等制度,有效遏止了“三乱”问题的发生,促进了执法内容的公开和执法行为的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