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烟”,既能让人自如地“吞云吐雾”,又不会损害健康;既能帮助戒除烟瘾,又不会产生有害的二手烟,可随时随地吸,甚至包括飞机上……
这就是目前在市面上风头正劲的“如烟”。“如烟”到底是个什么“烟”?真的没有毒吗?真能帮助戒烟瘾吗?一连串的质疑声接踵而来。记者为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如烟”真是健康“烟”吗?
卫生部:疾控中心已采样,结果年底公布
“如烟”在其宣传材料中称,不含焦油的烟,不含致癌物的烟。“如烟”公司的声明中则称:“如烟”一只烟弹相当于一盒(20支)普通香烟,而一只烟弹的尼古丁含量(高浓度18毫克)低于一盒普通香烟(20支)的尼古丁含量(1.2毫克×20支=24毫克)。
据专家介绍,尼古丁是一种神经毒素和剧毒物质。每支香烟大约含1.5毫克尼古丁。如果把一支香烟所含的尼古丁提纯,可毒死一只小白鼠;20支香烟中的尼古丁提纯可毒死一头牛。人的致死量是50—70毫克,相当于三四十支香烟的尼古丁含量。而且,尼古丁具有成瘾性,长期使用会中毒。
一些吸烟者在主观上感觉吸烟可以解除疲劳,振作精神等,实际上是尼古丁引起的欣快感。兴奋后的神经系统随即出现抑制。吸烟后神经肌肉反应的灵敏度和精确度均下降,国外一家机构研究发现,吸烟者的智力效能比不吸烟者减低10.6%。
国家控烟办的有关负责人认为,“虽然尼古丁不直接致癌,却可以促使癌症的发展,据最新科学研究推测,尼古丁可能促进血管的生长,造成血管内皮的损伤,也可能会引发心脏病、心肌梗塞、中风、动脉血管硬化等疾病,加快恶性肿瘤组织的生长速度。”
尼古丁有毒,自然也会让人怀疑:“如烟”真是健康“烟”吗?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如烟”公司尚未出示产品安全性的权威报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凡是尼古丁产品必须要到卫生部门做安全性和毒理试验,对这个产品的生产环境、对人吸了该产品以后有没有危害,也要做卫生学和临床实验。
在前不久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中国疾控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已在市场上随机采样,对“如烟”进行安全性和毒理试验,预计今年年底公布结果。
世卫组织推荐过戒烟产品吗?
中国办事处:不推荐任何特定产品,自然没推荐过“如烟”
“如烟”在市场上能够迅速地引起关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宣传资料中提到的,“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力推的‘尼古丁替代疗法’,不含焦油及460余种刺激呼吸道的有害成分”。
而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办事处的一位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尼古丁替代疗法只是一种有效戒烟的方法,并非是最好的方法。世界卫生组织不推荐任何特定的产品,所以自然没有推荐过“如烟”。
专家们介绍,一般说来,长久吸烟,会使大脑神经习惯了烟中尼古丁定时供应和不断刺激。一旦停止吸烟,切断了尼古丁供应的来源,戒烟者的脑神经就会发生信号,令其坐卧不安,浑身难受,容易产生戒断症。要协助烟民戒烟,可只给烟民提供尼古丁,让他暂时过瘾,而不让焦油、一氧化碳和其他毒素一并进入并逐步减量,减低他对尼古丁的依赖程度,最后达到戒烟成功。
尼古丁替代疗法正是运用这种原理,通过提供适量水平的尼古丁,使烟民摆脱严重的戒断症状和对传统烟草的渴求,并逐渐适应不吸烟的情况。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副主任杨功焕说,目前,尼古丁替代疗法没有被广泛使用,主要原因是该方法的使用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与香烟和其他烟草制品中尼古丁的含量相比,要求尼古丁替代品所含的尼古丁量是非常低的,而且其含量也受到严格限制。
国家控烟办公室的相关负责人说,选用尼古丁替代疗法,首先要对尼古丁依赖进行评价。当尼古丁依赖检验量表(FTND)值大于等于6时,被认为是尼古丁高度依赖,需要采用尼古丁替代疗法;低度依赖者,不应采用。“如烟”在其宣传资料中并没有说明尼古丁替代疗法适用人群。
“如烟”可以随时随地吸吗?
国家控烟办:模拟烟雾也含尼古丁,旁人怎能不受危害
“禁止吸烟?‘如烟’除外。”吸“如烟”者可以在会议、商务、公共场所和飞机上使用,随时随地吸“如烟”,宣传材料上称,“如烟”在高频超声波的震动场内把低浓度烟碱临界雾化成直径为0.5—1.5微米左右的雾滴,产生烟味和烟雾,同时消灭了“二手烟”对周围人群的危害。
记者了解到,“二手烟”中包含4000多种物质,其中有40多种致癌物质。它也称为环境烟草烟,既包括吸烟者吐出来的主流烟雾,也包括从纸烟、雪茄或烟斗中直接冒出来的侧流烟。“二手烟”对被动吸烟者的危害一点也不比主动吸烟者轻,对少年儿童的危害尤其严重,容易引发儿童哮喘、气管炎、肺炎等。
国家控烟办有关负责人说,“尼古丁变成烟雾吸入体内,6秒就可通过血脑屏障,达到大脑中的尼古丁的受体,使人产生兴奋作用。”“如烟”模拟烟雾是雾化的尼古丁,虽然和香烟产生的“二手烟”在成分上有差别,但尼古丁容易使人成瘾,是一种神经毒素,又怎能使周围人群不受危害?又如何能随时随地吸?(记者王君平)
“如烟”事件备忘录(延伸阅读)
11月22日,有媒体报道,戒烟产品“如烟”含有尼古丁,且含量比普通香烟还高,舆论哗然。当天,北京赛波特如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表声明,指责媒体将一只烟弹的尼古丁含量与一支普通香烟比较是恶意误导。
随后,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安监总局等相继回应,认为,如果鉴定“如烟”是烟草制品或含有有毒物质,将采取不允许其发布广告等相关措施。
12月11日,一消费者以“欺诈、隐瞒和虚假宣传”为名,分别在北京和杭州将“如烟”告上法庭。
12月11日,卫生部发言人称,已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如烟”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年底将出结果。(记者王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