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尧都区飞翔焦化厂大肆排放黑烟
“伤城”临汾
“现代花果城”如何蜕变成“污染第一城”
-本报记者庞皎明
“太阳是什么样的?”“圆的。”
“月亮是什么样的?”“圆的。”
“星星是什么样的?”“不知道……”
这是居住在山西省临汾市城区一位郑姓市民与上幼儿园儿子的对话。“可怜孩子从小长这么大,几乎没有看到过临汾城上空的星星。”郑先生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这里的环境令人感到忧伤”。
初冬,临汾城一如既往地浓雾弥漫。天空中泛着一个鹅黄色的光晕,那是早上九点多钟的太阳。一座古色古香的牌楼矗立在鼓楼北大街上,云山雾罩。出租车司机赵师傅告诉记者说,牌楼上有赵朴初“现代花果城”的题词。
大街的两旁,柿子树光秃秃的枝桠上,挂着几个泛黑的柿子。空气中,夹杂着一股怪味——其中有硫的味道。街面上,被环卫工人扫过的道路,还留有一层薄薄的灰。
“以前,一年有一多半时间都这样,不是雾,是烟尘。”赵师傅说,“今年还算好的了”,他闻不出临汾城的空气有什么异味,十几年来,“都习惯了”。
2006年11月22日,在临汾市政府决定对重点区域开展环境执法大检查的动员大会上,这个城市的副市长赵建民称,“环境污染已经成了临汾的‘顽疾’,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
而一个月前的10月18日,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的国际环境研究机构布莱克史密斯研究所(Blacksmith Institute,又译铁匠研究所)公布了一项研究报告——2006年世界10大污染地区,临汾作为中国惟一的高污染城市代表进入榜单。
布莱克史密斯研究所作为一家着眼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相关污染问题的非赢利性机构,每年都会公布相关的污染城市名单,其排名不分先后。
该研究所表示,今年的这份报告是由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西奈山医疗中心和纽约大学的环境和健康问题专家历经7年的研究后写成的。
他们对非政府组织、地方社团和国际环境机构所选出的300个污染严重的城市逐个进行了研究,最后根据受污染影响的人口规模、有毒物质的危害程度以及对当地居民健康造成的确实损害等因素,得出了污染最严重的10个地区的名单。
研究报告说,“居住在严重污染的地方,无异于被宣判了死判……污染对人体的损害,如果不以立即中毒的形式表现出来,那么就可能以癌症、肺部感染和痴愚症等形式表现出来。”
“这些地方的污染给当地人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和伤害,尤其对儿童”。研究所的所长理查德·富勒Richard Fuller说。
“现代花果城”的“黑帽子”
“又是为污染的事?”12月12日,临汾市环保局办公室主任邓明生对于记者的到来,表现得十分谨慎,“这段时间都在进行环保执法大检查,负责宣传的领导下乡了”。
从2003年被列入国家环保总局重点监测城市以来,临汾已经连续三年(2003—2005)名列中国内地严重城市污染前三名之一。
“谁摘不掉污染的黑帽,就摘他头顶上的‘乌纱帽’。”据2004年的媒体报道,第一次看到国家环保总局的通报,临汾主要党政领导人“坐卧不安”。
2004年9月,临汾市向国家环保总局呈报了一份报告,这份全名为《临汾市人民政府关于呈报临汾市大气污染摘帽子实施方案的报告》称,“临汾市政府决定用两年多的时间,分三个阶段实施‘摘帽子’工程,到2006年底甩掉大气污染第一的帽子。”
今年4月12日,山西省环保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杜培仁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该省11个重点城市环境空气综合评价结果。结果表明,临汾脱离了倒数第一的位置,但仍名列前三名。
然而,这似乎并没有影响到临汾有关方面的心情。结果公布的第二天,“我市摘掉污染第一‘黑帽子’”的相关宣传便传播开来。“黑帽迟迟不能摘去,脱离倒数第一还不是真正的好消息。”临汾市委党校的一位教师对记者感叹,如今谁能想到,昔日的临汾竟是备受推崇的“花果城”?
据了解,1980年左右,临汾城的上空是蓝天白云。当时,市园林局的一位处长为了美化城市环境,在临汾市区规划种植了柿子树一条街、石榴树一条街、梨树一条街等多条果树一条街。
“那时,大街小巷都飘着果香,红红的柿子高挂枝头,大大的石榴咧嘴微笑。”一位临汾的土著如此向记者描述。临汾被国家相关部门评为了“花果城”,当时的《人民日报》还进行了大篇幅报道。
“以前,放电影之前都会播放一个叫《黄土高原上的花果城》的记录片。”临汾的土著回忆起当年的情形不禁唏嘘,这个位于山西西南部以古帝尧而闻名几千年的“天下第一都”,在20年内竟蜕变为监测范围内的“中国污染第一城”。
“要说污染,临汾也不是山西最严重的,将‘污染第一城’的帽子扣在临汾头上不公平。”临汾政界的受访者如此向记者抱怨,临汾四面环山,空气流通比较困难,一年的静风率便达到了48%,尤其是进入冬季,大量污染物都聚集在盆地当中。“再说,今年我们的二级以上天气都快达到200天了……”
“此地不适合人类居住”
4月份山西省环境监测的结果,本让临汾有关部门“稍微松了口气”,然而,布莱克史密斯的报告,再一次把临汾推上了风口浪尖。
在临汾市政府的网站上,“扎实推进‘碧水蓝天工程’”的报道被放在了显眼的位置,而从Google earth的卫星云图上看,临汾城依旧被一层黑雾笼罩。
“当地居民每天晚上几乎要在煤尘中窒息而亡。”临汾本地媒体的一位传媒人士对记者说,得知布莱克史密斯的报道后,更加大了本地媒体继续对临汾市环境治理取得初步成效的宣传力度,“与切尔诺贝利这样的核污染城市齐名,这是临汾人的耻辱”。
据《山西青年报》报道:“此地不适合人类居住!”几年前,一名外商来临汾考察投资环境,临走前扔下这么一句话,至今仍在当地流传。
据记者了解,“此地不适合人类居住”的说法还有另一版本。两位外教被聘请到山西师范大学(位于临汾市),不久便不辞而别。后来,人们在他们居住的房间发现了一张纸条,纸条上书:“此地不适合人类居住”。
自2003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列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以来,临汾市的空气质量均在劣于国家三级标准城市之列。劣于国家三级标准城市是指环境不适宜居民生存。
临汾人外迁,在这几年常被热议。经常见诸报端、席卷北京上海等地房地产市场的山西购房团中,就包括临汾人。
临汾尧都区煤化巷是一条不足300米长的短街,却有10家山东房地产代售点在此驻扎。“山海天”的王姓售楼主管告诉记者,此前,此地还有数家海南房产的销售点。
环保概念成为这些房地产销售点首推的主力牌。在宣传资料或门面装潢上,这些房地产销售点多以“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海滨城市”、“国家AAAA级旅游渡假区”、“好空气”等广告语推荐楼盘。
这些房产,多数坐落在山东威海的乳山市。2006年2月,山西人在乳山一次性买下4栋楼房,让山东人窥视到了商机。
“天海人和”的售楼经理郭禹介绍说,在威海买房的临汾人各个层次都有,但购房的多为寻常百姓。“银滩之心”的售楼主管简女士对记者说,她们每周五都组团去威海看房,“去看后就没有不买的”。
以前,临汾人主要是去海南购房,但先前去的人反映“由于地域差距太大难以融入当地社会”,后来买房的人,都喜欢选择与山西基本属于同一纬度带的山东房产。
作为临汾土著的“山海天”售楼主管王女士向记者分析,这些年来,由于空气太脏,不少家有老人及小孩的本地人不断外迁。以前是作为休假,现在多为“移民”。
布莱克史密斯的报告称,作为煤业生产中心的临汾由于空气质量低下,居民因此而饱受支气管炎、肺炎、肺癌等病痛的侵袭。
山西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王金桃教授等人,曾经在山西境内做过“煤焦化型大气污染对居民死亡状况影响”的调研,其结论认为,随着污染的加重,居民的各种疾病(主要是呼吸系统、心血管疾病和各种癌症)和死亡率都有增长。
由于城区周边有大量的焦化企业,除了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烟尘以外,临汾市民所依赖的三大水源地(龙祠、土门、屯里)的水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根据临汾市环保局2005年6月的监测,龙祠水源地总硬度超过地下水三类标准的0.09到0.22倍,挥发酚超过地下水三类标准的0.5和1.5倍;土门向供水厂联网供水的15口水井大多总硬度和氨氮浓度严重超标;而屯里的水源地由于污染过重,已经早在2003年10月被迫停止作为市民集中式引用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