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将要来临之际,国内10位博士生联名呼吁民众慎对圣诞,来自武汉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名校或科研单位的十位哲学或教育学博士发出联合署名倡议书,号召慎对圣诞节。他们认为”圣诞狂欢”是中国传统文化主体性丧失后,国人的一种集体无意识行为。
十博士联名抵制圣诞节
近日,这个名为《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我们对“圣诞节”问题的看法》的倡议书,出现在各大网站的醒目位置,文章第一句话就是“西洋文化在中国已由微风细雨演变成狂风骤雨,最为直接和集中的体现,莫过于圣诞节在中国的悄然兴起与日趋流行。”自称“民间学者”的起草者、哲学博士王达山在文章中认为,国内每逢圣诞节,商场、饭店、宾馆摆放“圣诞树”,员工们戴“小红帽”,学校里“圣诞舞会”的海报占据了抢眼的位置;人们相逢互祝“圣诞快乐”等,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行为,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文化的主位性缺失和主体性沉沦。
因此,博士们呼吁“国人慎对圣诞节,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文章还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应在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和法律框架允许的范围内,重新审视和合理规范在商场、媒体、学校等部门和行业日渐流行的“圣诞狂潮”。
“孔子”被指为“圣诞老人”
作为倡议书的发起人之一,武汉大学哲学院2005届中国哲学专业的博士生陈乔见说,自己在网络上看到,今年9月28日孔子诞辰时,在浙江衢州“南孔庙”,一名老师带领小学生们在孔子像前参拜孔子时,竟有小学生指着白须飘飘的圣人说:“这位老爷爷是圣诞老人!”这件事对他影响挺大,联想到现在许多大学生热衷于过圣诞节,更有中小学教师组织学生搞各种各样的圣诞活动,更促使他思考。
“我们也知道我们力量有限,没有期望什么立竿见影的效果,”他说,“只是督促国人认真反省一下自己的生活,自己做得合不合适。”
学者网友看法不一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郑丹丹认为,圣诞节等洋节日的盛行发生于全球化或者西方文明在全世界渗透的背景之下,是不同文明交融的结果。过洋节往往是个体身份建构的手段。因为西方文明的强势地位,过洋节日可能被贴上有品位、时尚、时髦等标签。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文化霸权。
截至昨晚9时40分,新浪网上共有17334人参与调查,反对过圣诞节认为中国人过洋节是西方文化入侵的结果的人占53.8%,赞同认为民众只是找机会轻松,并不是被西方文化洗脑的人占29.68%,无所谓的人占17.24。
本报记者周琦曹青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