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首家由政府出资创办的“平价”医院——上地医院顺利走过一年,共接诊患者13万多人次,住院病人6500多人次,门急诊人均费用仅为普通医院的29%,住院人均费用仅相当于普通医院的40%,累计为患者节省费用2000多万元。这说明,这样的“平价”医院深得民心,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质不仅应该,而且可行。
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我国城乡居民患病应就诊而未就诊的比例高达48.9%,应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达29.6%,主动要求提前出院的比例占43.3%。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医疗费用高于大多数患者的支付能力。
我国现有医疗服务体系中,公立医院的社会覆盖面超过90%。这些医院都是公共资产,建立的初衷也是为大众服务,但随着医院运行的市场化取向日益明显,社会效益逐渐让位于经济效益,以“看病难、看病贵”为主要特征的医患矛盾日益加剧,公立医院的运行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北京市上地医院能够通过降低运行成本、合理开展诊疗大幅度降低患者负担,还能通过救助使低收入患者享受基本的医疗服务,关键在于医生收入与医院经济效益脱钩,考核医生的主要指标是医疗质量、服务态度,而不是创收金额。这种以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的考核机制,非但没有使上地医院的收支陷入困境,没有影响医务人员的收入水平,反而使医院和医务人员的收入双双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这种考核机制的效果,值得各级医疗卫生主管部门以及至今仍把主要心思放在经济效益上的公立医院领导深思。
医疗卫生服务是任何一个现代的国家政府应当提供的基本社会服务,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公立医院都应该是全体百姓能够享受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平价”医院,关键看各地政府尤其是医疗卫生主管部门是否能够以人为本,真正把老百姓的冷热病痛放在心上;关键看医院是把挣来的钱用在提高内部人员收入水平、扩大建设规模、购置医疗设备等事情上,还是放在为人民服务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