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自从进入中国以来,一直积极投身各种环保,扶贫等贷款项目。据了解,从1981年到现在,世行在全世界执行项目多达300个,而在中国贷款项目占1/3。
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杜大伟曾表示,世界银行新的《国别伙伴战略》中,对中国的贷款计划是每年10至15亿美元,重点将放在减贫、环保等方面,并且会致力于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保护。
需权衡移民补偿机制
“在国内,主要还是在东部,中部地区贷款项目比较多。”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环境专家王佩珅在接受《公益时报》采访时表示,“像新疆,宁夏等西部地区还贷能力较差。”
对于某些影响较大的基础工程项目,比如水电站贷款项目,应怎样避免负面效应时,王佩珅表示,由于水电站兴建“不确定性”造成的环境、社会代价很大,尤其是社会影响。“所以我们在审批时候比较慎重。”对于水电站造成的移民问题,他有着自己的看法,“社会机制问题”。目前国内移民问题一方面是补偿标准有问题,另一方面恢复生计政策没有得到保障。“移民征地问题没有政策显然是社会机制有漏动。”据悉,世行目前正与国家发改委探讨,可调查报告中有望增加社会影响移民评估这个标准。
“世行在中国的项目相对于其他比较小的国家,比如越南,柬埔寨等国家来说,执行起来项目更顺利。”王佩珅再次表示,“中国的信誉度在世界上还是不错的。”
请民间组织第三方监督
世界银行作为联合国执行机构,政治性倾向比较明显。一方面受到成员国内部的监督与关注,另一方面受到来自全世界的社会压力,所以“透明、公正、公平”一直是世行遵循的原则。
据王佩珅介绍,很多贷款项目存在移民、土著、环保政策方面的强制性要求,世行也将其作为决定贷款批准与否的先决条件,但实际上,各种旨在保护环境和消减负面影响措施都是由贷款方来决定和实施的,因此就存在着履行不到位的现象。很多贷款方在申请项目贷款时承诺会满足保障政策的要求,但在贷款落实后,事先制定的各类保护或削减措施,就经常可能被束之高阁。
为了避免借款方在贷款后,保障制度成为过河工具的情况发生,世界银行在从前期审批到项目实施,乃至后期评估的整个过程中,都制定了自己的一套标准。“从项目开始的招标采购,到财务支付、工程进度等程序,世行都会参与进来,并且我们要求第三方监督”,王佩珅强调说,“要有第三方独立报告。”
为了更好做到公开透明理念推广,借助民间组织的力量,世行设有专门办公室用于扶持或回报于民间组织。“世界银行大概每年都有几十万美元的小额赠款给民间组织。”王佩珅透露。
“我们主要是通过世行政策影响来改进项目要求,增强项目的环保性以及可持续发展性。”王佩珅接着补充道,“如果项目初步审查不合格,世行会给出意见。”据了解,两三年前世行在考察一个秦皇岛到沈阳的快速铁路项目时,由于民间组织的监督干预,项目最后因为野生动物保护问题而没有通过审批,“当时铁路要穿越的秦水县,是珍稀动物丹顶鹤的主要栖息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