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软陶用力搓软后放进模具,用小刀将边缘修饰整齐,放进特制烤箱后烘烤定型,便成了“玉佩”。最近,上海实验学校东校近80名初一学生在上海博物馆上了一堂特殊的文化课。博物馆专家认为,博物馆应该真正成为学校的“第二课堂”。
前不久,上海博物馆玉器馆专家到上海实验学校东校,就玉器文化给学生上了一课。为加深学生印象,该校初一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去上海博物馆,花两小时参观玉器馆、制作“玉佩”,以感受玉器文化的内涵。初一(3)班的黄笑杨说道,以前参观博物馆走马观花,根本不知道还可以自己动手制作,感觉很有意思。
上海实验学校东校教师张韶玲称,这是校方为初一年级学生推出的必修课。她表示,博物馆的展馆内容丰富,是学生所要接受的艺术、历史、文化等教育的最好外化体现。学校语文、历史、美术等教研组共同推出了这套课程,希望利用博物馆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形象的教育。
记者获悉,我国现有各类博物馆2300多家,“教育是博物馆各项工作的核心”,几乎是不少发达国家博物馆的工作定位。美国各博物馆均设有教育部,其中一项重要职责是为学校编教材。上海博物馆教育部的乔玮告诉记者,上博这两年致力于一些互动项目的探索,推出了诸如修复唐三彩、铸造古钱币、制作铜镜等实践项目,吸引了不少青少年来馆参观,但相对青少年的总量来说,依然相差甚远。
与国外相比,我国博物馆承担的教育功能偏弱。乔玮称,学校通常把春、秋游安排在博物馆,“一哄而上后冷冷清清”是最贴切的描述。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家长似乎更倾向带孩子去补习班而不是博物馆。她希望有更多的学校能与博物馆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