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29日电“新准则与国际接轨,不仅有助于降低中国企业在海外经营时遵循不同国家或地区会计标准的成本,而且使国际投资者更加信任中国资本市场和财务报告,刺激国内和国际资本的投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戴维·泰迪如此评价我国即将实施的新会计准则。
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新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将率先在国内上市公司中实施。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健康运行必不可少的规范,其中会计信息尤为投资者所重视。那么,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能否有效遏制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
不可否认,与旧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吸纳了国际投资者所熟悉的会计原则,注重强化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真实性,使资产和交易得到更为公允的反映,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投资者对中国企业信息质量的信心。
据财政部介绍,新会计准则严格界定了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定义,明确规定了有关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突出强调了资产负债表项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些制度安排,有利于进一步夯实企业资产质量,充分揭示财务风险,正确衡量经营业绩。
不过,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新会计准则虽然从规则角度可以最大化地减少公司的财务舞弊现象,但是绝对不可能完全堵住财务报表上所有的漏洞,不可能杜绝某些公司高管操纵利润的冲动和意图。
正像以往会计规则的每次修订一样,尽管其本意都是为了规范,但实际上每一次改变也都为新的不规范提供了机会和手段。人们也不能单凭国际会计规则,来彻底制止公司造假行为——即使在高度市场化的美国,近几年也相继暴露出了安然公司造假、世界通信公司会计造假等系列财务丑闻。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业文明的程度、公司治理的成熟状况、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独立性以及法制环境的条件,即会计准则实施的支持系统。因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遏制会计造假,需要政府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清华大学教授夏冬林说。
此外,新旧会计准则的历史性变革,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从而使上市公司的利润在短期内发生较大的变化。与旧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主要在“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债务重组方法”“存货管理”及“公允价值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调整,这些改动将对上市公司的利润、每股收益等财务指标发生重要的影响。
“当前一项重点任务,是要防止企业利用新旧会计准则转换过程钻‘空子’造假。”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长刘仲藜表示,“要特别防范和坚决抵制极少数上市公司利用新旧准则转换之际操纵损益的行为。”
以新会计准则引入的“公允价值”为例,“公允价值”计量在交易双方自愿达成的金额,更多地采用了市场化方法。不过,在实际运用当中,人为操纵因素容易干扰公允价值的实现。
财政部、证监会等政府监管部门目前已充分估计新旧会计准则衔接中出现的问题,要求从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和市场经济的实际出发,谨慎地使用公允价值,规范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在过渡期间,规定上市公司应以重要性原则为基础,遵循谨慎性原则,对执行新会计准则的重点问题予以充分关注,确保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证监会还特别规定,上市公司不得为了粉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调节各期利润;也不得出于不当动机,要求相关中介机构出具虚假鉴证报告。
对企业财务的真实性,会计师事务所负有重要的审计责任。为确保新旧准则顺利衔接、平稳过渡,注册会计师新的审计准则体系也将在2007年同步开始施行。财政部与有关监管部门要求会计师事务所从2006年的年报审计开始,就要抓住重点,严格标准,以保证准则顺利的实施。
“中注协已颁布了具体的实施指南,对注会执业准则进行细化、深化。”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秘书长陈毓圭说,指南以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为基础,系统阐述了企业管理层财务舞弊的动机和风险因素,针对新形势下的财务舞弊特点,有针对性的提供了应对舞弊风险的技巧、方法和案例,为注册会计师发现舞弊提供全方位的指导。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打造一个完备的企业和事务所内部控制体系的任务也相应凸显。“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促进实现企业发展战略、防范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提高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保证资产安全完整的‘防火墙’。”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说,“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目前会计行业面临的重大而急迫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