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公路“养护神”——记青海玉树公路总段养路工武新周
陈沸宇 摄
人物小传
经历:49岁,中共党员,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人,1978年到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花石峡公路段做养路工至今。
荣誉:连续多年被评为段、总段先进个人,曾被授予“青海省优秀共产党员”、“青海省优秀高技能人才”等多种荣誉称号。他所在的工区也多次被青海省公路局等评为先进集体。
劳动者感言:公路养护是一种单调乏味的职业,但我习惯了,我会尽最大力量让过往的车辆畅通无阻。
初见武新周,感觉他不像49岁的人,黝黑的脸上布满了一道道刀刻般的皱纹,看起来似乎要大10多岁。
平均海拔4300米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花石峡地区,终年积雪、寸草不生。就是在这里,武新周三十年如一日工作在养路一线,被同事们和来往的司机们亲切地誉为高原公路的“养护神”。
一心扑在公路上
1995年8月,一场罕见的暴雨袭击了温泉地区,仅仅一个多小时,山洪便淹没了公路。为了保障公路畅通,武新周和工友们奋不顾身地跳进水中排洪,直到夜里两点多钟才将洪水排除。为了填补山洪造成的路基大面积亏坡,武新周和大伙在一山崖下取土,不料崖垮了,将正在挖土的武新周埋在土下,多亏大伙一起用手把他挖出来,才保住命,他的左腿也因此骨折。
由于长时间超期服役、超负荷碾压,花石峡地区的公路坑槽、翻浆、沉陷等现象十分严重。2003年初,武新周主动请求担任该工区工区长。当年3月底,他带着12名职工,冒着刺骨的寒风,饿了吃口凉馍,渴了喝口开水,夜以继日地处治路面各种病害。经过反复试验,武新周总结出一套“沙路雨天护、油路晴天养”的科学养护方法,明显提高了好路率和综合值。
爱心献给司机们
多年来,武新周养路护路的同时,还用爱心树立了高原公路人良好的形象。一个冬天的夜晚,武新周守班,一辆货车在他所在的道班不远处发生了故障。屋外大雪飞扬,气温降到了零下20多摄氏度,当司机跌跌撞撞地上门求援时,武新周二话不说,立即出门将驾驶员妻子及5岁的孩子请进道班,为他们生火取暖,烧水做饭,然后又冒着雪去拖抛锚的汽车。
2002年8月的一个深夜,一阵刺耳的鸣笛声惊醒了武新周,他急奔门外,当得知开往玉树的班车在不远处发生侧翻事故时,立即召集工区职工迅速赶往事故现场,将3名伤员及时送往诊所治疗,使3名伤员转危为安。据不完全统计,在花石峡公路段,武新周参加公路抢险保通30多次,救助受伤人员19人,为过往司乘人员及当地牧民免费提供食宿不计其数。
20多年过去了,如今武新周还是每天与锄头、十字镐、砂石为伴。记者问他是否有意调离这里,他说,在这儿习惯了,就干到退休那天吧。问他以后还有什么打算,武新周说,妻子史玉梅这么多年一直在千里之外的青海互助县威远镇班家湾村种着4亩山地,他觉得亏欠她太多。他说,儿子上了大学,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在西宁城里买套房子,让妻子过几天轻松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