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频道1月8日电刚刚过去的2006年,天津市文化艺术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新收获、新突破,实现了“十一五”高起步、好开局。文艺创作态势旺盛,推出了更多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魅力的优秀作品;大型文艺展演和群文活动丰富多彩,高潮迭起,重点文化设施相继落成,极大满足了市民文化生活;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服务群众蔚然成风,深受欢迎;人才工程扎实推进,成效显著,优秀青年演员脱颖而出,挑梁担纲;文化交流日益活跃,我市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文化工作为加快天津发展、营造和谐社会氛围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艺创作喜获丰收
广大文艺工作者反映现实生活,关注普通百姓,推出了一批质量高、影响广,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与时代同行的好作品,充分显示了天津市文艺创作的整体实力和旺盛势头,标志着我市精神产品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收获期。
影视剧创作收获喜人,成果颇丰。
全年共创作生产《别拿自己不当干部》《兴安杜鹃》《我的家在哪里》等9部电影故事片,创作拍摄《玉碎》《冷暖人间》《一个姑爷半个儿》《小房东》《小村纪检官》等24部近800集电视连续剧,是我市影视剧创作历史上创作数量最多的一年。其中电视连续剧《玉碎》和电视系列专题片《解读皇粮国税》分别在中央电视台一、二套黄金时间播出,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标志着我市影视创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些影视作品弘扬民族精神,反映现实生活,挖掘人性真善美,一经推出便受到观众的喜爱。
天津京剧院、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双双入选国家重点京剧院团。天津京剧院继《华子良》《妈祖》之后,又成功排演了《护国将军》。蓟县评剧团创作推出的评剧《巾帼长城》,在第五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上获得了优秀演出奖、剧本创作奖等6个奖项。
市作协通过实施合同制签约作家和青年作家读书班等有效措施,倡导组织作家深入生活,全年创作完成长篇小说20余部,中、短篇小说200余部,诗歌散文随笔等600余篇。
服务基层深受欢迎
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认真落实“三贴近”要求,深入生活,服务基层,常年坚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慰问演出,把精彩文艺节目送到基层,送到广大干部群众中间,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深受社会各界广泛欢迎。
我市召开“落实三贴近,文艺为人民”座谈会、纪念《歌唱祖国》发表55周年专题座谈会,倡导文艺工作者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植根生活,深入基层,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市文联坚持开展“大地行”采风活动,天津电视台制作播出《落实“三贴近”,文艺为人民》新闻专题片,《天津日报》《今晚报》以特别报道形式,整版刊发了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的新闻照片和综述文章。
一年来,由优秀中青年文艺工作者组成的“海河情”艺术团深入重点建设工地、工厂企业、军营学校、乡镇农村等,将健康向上、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送到基层,受到群众热烈欢迎,成为我市一个响亮的文化品牌。从元旦春节期间的“新春的祝福”、“五一”期间的“劳动欢歌”,到金秋十月的“国庆欢歌”,慰问演出活动贯穿全年,高潮不断,处处涌动着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真情互动的感人场面。同时,不断拓展领域,广泛服务人民群众。“三八”国际妇女节之际,在纺织工业园区举办“共同编织美好生活”慰问演出,向为天津纺织工业实现脱胎换骨变革作出贡献的纺织女工,送去了节日的欢乐。据不完全统计,市属艺术院团全年共为群众演出1800多场,现场观众近百万人次。通过深入基层慰问演出,广大文艺工作者得到锻炼和提高,更深刻地体会到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火热的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深入基层,服务人民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