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1月8日 一个人的善行能持续多久?
37年如一日风雨无阻的照顾,先后为“母亲”请了28个保姆……广西一名普通民警花费十万余元,默默照顾街上“偶遇母亲”直至老人入土为安。
他是谁?他叫李昌年,一位用行动向世人证明“只要有心,善行可以很长久”的平凡人物。
我们有37年特殊“母子情”
40年前,考上广西农学院的李昌年第一次从农村老家来到南宁,“那时还是个穷小子,读书的钱是家里向亲戚邻居东拼西凑来的。”李昌年说。
提到与老人甘文清的“偶遇”,李昌年陷入了回忆中,“刚到南宁我水土不服骑车去医院看病,路上看见很多人围着一位晕倒在街边的老太太看热闹。”
当时年轻的李昌年二话没说,抱起老太太把她送到了最近的医院,老人看完病后,李昌年用自行车把她驮回了家,把给自己拿药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到阿婆家一看,我觉得很心酸。阴冷的瓦房里除了一张床什么都没有。”李昌年说。
原来,甘文清老人25岁开始守寡,唯一的女儿既聋又哑,自女儿嫁给腿部残疾的男人后,甘文清就独自一人守着每月为数不多的政府补贴过日子。
“从那以后,我几乎每两天就去阿婆家,为她挑水、劈柴和打扫屋子,还从自己生活费里挤出些钱买点水果什么的。”李昌年说。
学校毕业后,在派出所当民警的李昌年就一直默默照顾着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母亲”,为她添置电视、衣柜等生活用品,先后为她请了28个保姆,花费了十多万元,直到老人过世。
“阿婆说见着我心里踏实,还曾经要到民政部门办手续收我作儿子。我觉得只要有心意,称呼并不重要,我早已把她当作自己的母亲对待,做儿子该做的事。”李昌年说。
帮助别人我无怨无悔
“有人曾经怀疑过我帮助老人的动机,认为我照料阿婆是为了要遗产。我觉得很可笑,阿婆困难我才帮她。我不图名利,无怨无悔。”李昌年说。
37年风雨无阻的悉心照料换来了甘文清老人每一天生活的“踏实感”,李昌年也成了老人住所街坊的“红人”,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老大”,碰上什么难事都找他这个“热心肠”。
“阿婆家的街坊后来对我说,以前阿婆的生活全靠他们接济帮忙,但自从我来后他们都感到轻松多了。”李昌年不仅包揽了甘文清的生活起居,街坊谁家子女工作太忙无暇顾及老人的,他都主动帮忙。
“别说外人,刚开始我妻子也不是很理解,觉得我傻,整天为别人忙里忙外。”李昌年说,后来慢慢地,善良的妻子认可了丈夫,还和丈夫一道照顾需要帮助的人。
“他就是一个热心肠,不管是对家人还是外面遇到困难的人,他都有一种责任感。我觉得和他生活在一起很踏实,很知足。”妻子梅兰珍说。
我愿用行动感化和教导我的子女
2002年,92岁的甘文清老人去世,李昌年在广西烈士陵园为老人立碑下葬。
“我告诉儿子,阿婆的碑文里子女一栏有我们的名字,等以后我老得走不动了,每年清明节你都要去给阿婆扫墓,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美德。对生者有爱心,对死者要让她好好安息。”李昌年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