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兰州1月9日电 冬日的高原小城合作市,夜晚寒冷而宁静。半夜3时55分,放在英特加枕边的手机发出阵阵急促的震动声。英特加条件反射般地一骨碌坐了起来,拿起床边的小收音机,迅速调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波段。
3时50分,是英特加所在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广电局合作南山微波电视调频转播台停止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信号的时间。转播台的值班人员要及时关闭转播设备。虽然这一周轮到英特加下山休息,但是作为副台长,英特加还是要负责监听信号是否正常。收音机里传出的信号音表明一切正常,英特加关掉收音机,放心地继续睡觉。
5时48分,英特加再次被手机的震动声惊醒。2分钟以后,南山转播台就要转播甘肃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了。英特加再次打开收音机,在甘肃台的波段,传出清晰的信号测试音。这表明,值班人员已经成功启动了转播设备,可以正常转播节目了。英特加关闭收音机,又一次把头落在枕头上。
6时48分,英特加的手机再一次发出震动提示。6时50分,甘南藏族自治州广播电台的自办节目就要播出了。英特加揉揉惺忪的睡眼,打开收音机。令英特加欣慰的是,收音机里准时传出了信号测试音。此时的英特加,早已没有了睡意,坐在床上,静等黎明的到来。
每个夜晚,英特加都会重复这样的生活。
“广播电视转播工作非常枯燥,但是责任特别大,为周边的农牧民群众提供安全可靠的广播电视信号是最要紧的事。”英特加说。
英特加所在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广电局合作南山微波电视调频转播台始建于1982年,坐落在距合作市区15公里的南山山顶,海拔3377米,年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被甘肃省列为一级艰苦台站,是甘南藏族自治州集覆盖、传频为一体的综合枢纽发射台。
新的一周又要开始了,又该轮到英特加上山值班了。局里的吉普车把英特加和另外三个同事送上山顶的转播台,同时带上一周的生活物资。接下来的一周里,四个人要一直在山顶上值班,直到下次吉普车带着另一班同事接替他们。“年轻人说就像坐牢一样。”英格加笑着对记者说。
由于担心几天前的大雪会影响发射天线的信号,英特加换上工作服,爬上了70米高的发射塔,对设备逐一进行检查。零下10摄氏度的气温下,人站在室外恨不得缩成一团,手也不能碰铁梯。英特加不得不戴上手套,在铁塔上不住地跺脚,以减少寒冷的侵袭。一个小时后,包裹在发射天线外的冰雪终于被英特加清除掉了。
爬发射塔对英特加来说几乎是家常便饭。2000年国家开始实施“西新工程”,南山台先后承担着3部1千瓦调频广播发射机和3部1千瓦彩色电视发射机的调试安装任务。9月的甘南草原已是寒风刺骨,而调试安装天线只能在夜晚停止转播后进行。作为技术骨干,英特加在70米高的铁塔上一干就是一个通宵,等到下来时,早已被冻得瑟瑟发抖,手脚麻木。经过十几个昼夜的艰苦工作,他们终于顺利完成了发射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不仅把清晰洪亮的广播电视信号传送到了方圆十几公里的农牧民家里,还为邻近县的转播站提供了优质的广播信号源。
业务上勤于钻研,英特加迅速成长为台里的业务骨干。2001年,英特加被派到成都学习发射机安装调试技术。而此时,英特加的妻子快要分娩了。考虑再三,英特加还是硬着头皮把妻子托付给亲戚,去成都参加学习。学习结束,英特加又上山立即投入到设备的调试安装工作中。一天深夜,正在山上工作的英特加接到电话,得知妻子已经生了。“当时心里别提多难受了,妻子最需要自己陪伴的时候不能在身边,作为丈夫真是最大的遗憾。”直到设备全部调试完成,英特加才急忙下山看望妻儿,此时儿子已经出生15天了。
春节马上就要到了,英特加和同事们也进入了一年中最紧张的时候。由于春节期间节目量加大,转播站的工作量也成倍增加,责任也更大了。英特加已经有5个春节在山上度过。除夕夜,山脚下的合作市灯火通明,时不时传来阵阵鞭炮声,一派节日的热闹气氛。“我们站在山上又想看看山下的节日美景,但是又不愿多看,看了更难受。”
今年,英特加又要在山上过春节了。“我曾经幻想着接妻子和孩子一起上山来,全家一起过个春节。”英特加一边盯着电视转播监视器,一边说:“不可能啊!我们的工作来不得半点松懈,还是让我转播的电视节目陪亲人过节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