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报道 图说新闻 内蒙风情 本网专稿 媒体精选 背景新闻
路经

呼和浩特印象

  明月如镜 高悬草原 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海子

  以梦为马,行走草原是无数人的梦想。我也不能免俗,内蒙古行给了我一个无比期许的圆梦机会。

  从孤山寺北贾亭西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西湖,来到朔气传金柝草枯鹰眼疾的边疆草原。内蒙古行,从呼和浩特开始。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歌中所说的阴山下就是现在的呼和浩特市。“呼和浩特”系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市。公元16世纪,当地的王府与民宅常用青砖筑就,远远望去,一片青色,故有“青城”之称。到达呼市上空已是黄昏时分,从飞机往下看,呼尔浩特四周有着绿树,确实有一点“泛青”的。有了宏伟的历史打底,呼和浩特在我的眼中,更是平添了几分苍茫。这或许是“漠野苍茫”给予的心理暗示。

  一出呼和浩特机场,最强烈的感觉就是清新的空气,于是,向远方至亲友人报平安的同时,我都认真的加上了一句,“这里的空气很干净”。无论走在闹市还是小巷,你都可尽情地进行深呼吸。这即便在山青青水盈盈的杭州市里也是不太可能的。

  城市是一样的,但城市绝对是“不一样”的。其实说城市都一样的人肯定没有悉心品味一个城市的味道,或者不经意间关注城市的一些细节。

  走在呼市的大街上,觉得这个城市很大气,马路很宽畅。新华大街、海拉尔大街、光明大街、鄂尔多斯...,北方常把宽阔的城市街道称为大街,南方则叫做大道,或许这也是南北文化差异的一个表现。寻访别处,外来的人群总是喜欢万物都保持原始风貌,以便体味到历史的一脉相承和自费。比如内蒙就该是草原、马群和蒙古包。然而一个省会或者首府怎能那般原始呢,没有繁华霓虹,高楼大厦又怎能成就城市呢。呼市的建筑并非我想象的强悍的蒙古民族风格,高楼不多,但新建筑很多,那些蓝色高耸的建筑工地暗示着这个城市不断壮大向上的决心。老式的建筑多是密集,外饰朴实无华。一点点失望的同时又让我觉得理所当然。老式建筑多涂着淡黄和淡蓝,绘不太明显的标志性的蒙族纹样。那些或如鹰或如马的花纹十分柔和动人,令人无法联想到蒙人的坚硬和强壮。这些细微处显现的蒙族特色弥补了我的一点遗憾。幸好街面上所有买卖铺户的招牌都是蒙汉对照的,熟悉的星巴克,上岛咖啡,建设银行,甚至连公共厕所都是蒙汉两种文字对照,华灯初上,霓虹闪烁时,让我真切地感觉到身处塞外异域的感觉。心中希望这些细致入微的民族风格不要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过快的消失,虽然呼市有权享受新的艺术和新的生活。

  这里的天,到晚上八点半,还是亮亮的。呼市的出租车6块钱3公里起,每公里1块。我们打着出租车在呼市的大街上边走边看,宾馆、商厦和酒楼很多,少见夜总会、发廊、游戏厅。前者我想那是旅游给呼市带来的影响,后者则显现了相对淳朴的蒙古民风。在街上逛着,发现了更多的百姓消费的小饭馆。内蒙新闻网的同行说呼市治安很好,我渐渐有所体会。来到著名的伊斯兰风情街上,著名的清真大寺旁,一眼看到了“义乌商品市场”。繁华之地自然少不了浙江商人,呼市也有大量浙商,也有温州街和义乌小商品市场。据说拔地而起浙商投资的地标性建筑在内蒙比比皆是,无处不在的浙商令我骄傲由心而生。浙江驻内蒙古企业已近80万家,采访内蒙浙商也是此行的任务之一。

  即便仲夏,呼市的夜晚凉风如秋,坐在街头的小吃店前,羊肉串和啤酒大快朵颐,猜想着路过的行人是蒙人还是汉人,将成为旅途中一份快乐的回忆。分不清路上的行人是蒙是汉,但在民族大融合的今天,蒙汉一家,分这么清楚干什么。有人说,如今的青城似乎是一匹摆脱了围栏束缚为寻找新牧场而奔驰的骏马,很有道理。是为呼市一日印象。

  图片1:飞机上拍下的呼市一角

  图片2:最大的人民广场——新华广场上玩耍的人们

  图片3:已是晚上八点半,夕阳尚未完全离去

  图片4:呼市最高档的维多利商场

  图片5:街头蒙汉语标识的特产店

  图片6:伊斯兰风格的“义乌市场”

  图片7:伊斯兰风情街夜景

  图片8:伊斯兰风情街夜景

来源:浙江在线 时间:2007-07-16 14:02:12 作者:杨俊霞 编辑:杨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