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互联网时代突发事件的传播应对
2007年08月28日 17:12:0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项宁一 当今社会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广度、速度,都是过去任何一个时代无法比拟的。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远比我们想像的快;想在互联网时代封锁公共事件的消息是非常困难的。网络媒体、手机短信、即时聊天工具、博客、BBS论坛等新型传播形式在引导社会舆论方面产生了巨大冲击,传统的"内紧外松"的宣传策略和公共沟通方式显然已不适应新形势和发展的需要。 各类传播媒体,特别是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关于"健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机制,及时发布准确信息"的论述,如何适应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认识网络舆论的特点和规律,改进突发事件公共信息管理的理念,建立全新的突发事件新闻应对机制,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和提高执政能力的新课题。 网络舆论的特点与规律 "口水"效应。由于网民的从众心理,许多言论在一个很短的时间段里会迅速成为舆论热点,俗称"口水"。在不当言论和负面舆论"先发制人"的情况下,有正义感的网民的声音会淹没在"口水"中,正面引导的舆论相对显得苍白无力。 "眼球效应"。桑塔纳撞人不如宝马撞人抓眼球;宝马车撞人,不如"女宝马"有吸引力,"美女宝马"更是可以大赚点击量。农民工穿防弹背心不如县委书记穿上吸引人。 少数人操控效应。网上言论并不是现实世界组成部分的声音总和。在网上,占主导地位的是占网民结构80%以上的年轻人和知识阶层,却很少有农民、进城民工、老年人及其他弱势群体的真实声音。因此,光从网上舆论来推论社会舆情,有时会出现以偏概全的结果。由于技术原因,一个舆情主体可以反复不断地以不同网名(马甲)发表相似看法,这就导致网上关注的热点看似几乎是大众共同关心的,但实质上只是个别人在操控,少数人的声音被误认为群众的声音。 局部事件放大效应。重庆万州就因为个体事件在网络的帮助下演化成群体事件,并震惊中央。本来两个路人的普通纠纷,很快被某网站贴出《重庆万州区紧急事件》专题报道,发布各种评论近千条,大部分是网民的所谓"现场目击"或"现场报道",传播"国土局副局长打挑夫"的内容,煽动不满情绪,引发事件升级。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互为作用效应。网络使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互动成为可能,并互为推动,最终使局部问题被不断地逐级"放大"。 在互联网时代,没有网络的无界传播,平面媒体的报道不可能蔓延扩大;同样,如果没有传统媒体的概括与集中报道,网上的讨论较为分散,无法形成集中的社会舆论。 减压阀效应。锅炉要有减压阀。高压锅有出气孔。社会也要有适当宣泄的地方。此外,当前互联网的舆论还有"侠义情怀"、"仇富仇腐"等特点。网上在可控范围内有适当不同声音应属正常。 突发事件报道面临的问题及应对建议 应该看到,自然灾害、科技灾难、公共卫生、安全事故、恐怖暴力等突发事件,有可能因舆论导向错误和新闻报道失当,酿成危及社会安定和国家安全的事件;近年来,我国新闻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是我国新闻改革的成功尝试。有关报道使各级党和政府开明形象进一步树立,使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进一步形成,对保持社会稳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维护中国政府国际形象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今年1月,国务院发布实施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其中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作了明确的规定。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等情形的处理,也都作了相关规定。 在互联网时代,由于思想观念、工作机制、协调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真正做到"统一、准确、及时"发布信息,还有较大距离。 信息披露"滞后",政府行为失当。不能否认,因种种原因,不少地方还存在这样的情况:突发事件发生时,相关人员的第一反应是封杀消息外传;而当外界谣传四起时,才迫不得已公开信息。但这时候,民众的质疑和猜测已经满天飞,政府陷入被动,政府的公信力也大打折扣。 国外学者作过一项实验,受众第一时间接受的信息,要想得到有效清除,至少需要数倍于第一信息的信息量。可见第一信息的重要性。事实上,各级党委、政府掌握了最权威、最全面的资讯,也以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手段进行了处置。但最后还是不能让群众满意,甚至造成误解,实在非常可惜。如果不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正面信息,反而要在事后用数倍的力气去解释自己做的好事,岂非本末倒置。更何况在你用数倍信息量澄清的同时,负面消息还在不断地炮制出来。 传闻止于信息公开。社会学者认为,由于传闻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常常被夸大、扭曲和虚构,而这些夸大的信息给人们造成了一种错觉和恐慌,从而加剧了社会的不安心理。传闻盛行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一个权威的主流的声音。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度与公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是成正比例的。作为社会管理者,重大信息发布慎重是必要的,但对已经证实并可预见可能危及公众安全的信息,是坚守信息发布的老规矩还是满足公众的信息渴求,恐怕是政府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应对建议:除非事关国家机密、民族利益及其他特殊情况,第一时间发布突发事件新闻信息永远是政府的第一选择。 新闻时效停留在传统媒体时代。在报纸时代,新闻的截稿期可以到当天晚上12时,次日见报。因此,给新闻单位采访写作和主管部门审稿会签留有比较宽余的时间。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传播速度以分秒计,这就给主管部门在操作方法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年9月14日凌晨4时29分,浙江湖州织里镇一个体商厦发生火灾。湖州在线于当天中午12时20分上网发布消息。午后,新华网发布消息。此后,中新网、新浪网等都采用了新华网的稿件。次日,香港星岛日报、联合早报网、英国BBC网、多维新闻网等大都全文转载了国内稿件或以国内稿为素材做了客观报道,并未加以炒作。这一事件若是等第二天见报澄清事实,已离火灾发生一整天,或许网上早已舆论沸腾,各种说法不一,给当地政府解决问题增加困难。 国内、国外门户网站都有24小时即时扫描搜索的软件,一有抓眼的新闻(如出现火灾、地震、交通事故等关键词)就立即抓取到自己的新闻页面。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各级政府在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中,一定要在"及时"这个概念上加上"争分夺秒"的操作程序。非如此不足以在网上取得话语主导权。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在情况不明朗、信息不完整时,极易导致人们主观猜测与种种传闻。信息发布与媒体管理的职能,是要求恰当地选择传播渠道,尽量及时、准确、全面、客观地发布有关信息。即使在危机发生初期不能确切、全面地掌握情况,也应及时、客观地发布信息。这样做,一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二是减少流言和谣言传播及其负面影响,避免出现不利的舆论导向。及时的信息发布和有效的媒体管理,也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危机处理中争取到广泛的、理解、合作与支持。 应对建议:更新观念,争分夺秒抢发突发事件新闻稿。先上网,后见报。先简报,后详报。占领网上发言主动权和主导权。 有些管理规定已不合时宜需要修改。在互联网时代,沿用过去的做法,"只处理、不报道"或"先处理、后报道",或者试图封锁消息,既不符合党和政府的要求,实际上也难以做到了。前些年,我国驻外使节经常说,在国外深切地感到,对我们"杀伤力"最大的是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不报道或报道不好带来的负面影响。 9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最高法院院长会议上表示,现代社会,信息的传播途径已经发生了深刻变革,信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深远,司法与媒体、网络的关系日益重要。针对目前网络信息日益发达的情况,肖扬则强调,必须对网络上有关司法的消息及时作出反应,以正确信息引导公众,以真实信息抵制虚假信息,树立法律和司法的权威。 今年1月,深圳市公安厅作出规定,凡发生重大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后,将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并一律接受新闻单位采访。凡是重大警务活动或者重大案件现场,都要设置记者接待处,宣传处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随时配合记者采访。 在网络时代,许多过去行之有效的新闻管理办法有的已经不起作用,有的反而束缚我们自己的手脚,造成党和政府处理事件的被动。如公众关心的大案要案,规定要待结案或一审判决才能公开报道;重大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事故等突发事件,一定要有各级党政领导的批示、指示,以显示领导重视才能报道;群体性事件在局部地区报道;事关敏感人物(警察、记者)的报道要慎重;重大刑事案件,必须等正式破案才能报道等等规定。 应对建议:系统清理有关规定,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特点。 突发事件中新闻报道"第一责任人"缺失。在突发事件处置中,一般是政府或主管部门管处理事件本身,地方党委宣传部组织协调当地报纸、电视等主流媒体记者采访,成稿后视事件性质请有关部门主要官员或党委或政府秘书长甚至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签字审定稿件,再予以播出刊发。而事实上,特别重大的突发事件的信息披露,还需要当地党委和政府的主官才能确定是否报道和如何报道。而由谁上达报道建议到主要官员处,有时也会成为问题而造成延误时机。而且现行的工作机制,一旦造成失误,都无法追究责任人是谁。 造成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处理事件本身的责任人虽然到位,但这一责任人的宣传意识尚不到位。大事当前,谁都认为处理事件本身是头等大事,但没有意识到,做好宣传报道同样重要,有时而且是更为重要的头等大事。 西方国家突发事件的新闻管理或可供我们借鉴。2005年7月7日,英国伦敦地铁发生爆炸案。伦敦市政厅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现场处置和新闻发布两个重要的工作系统同步进入应急工作状态开始工作。市长办公室负责人和市政厅新闻办负责人,以及新闻办的主要新闻撰稿人,分别作为这个机构的成员和工作人员参加会议。新闻办迅速拿出新闻发布和舆论控制方案,市长办公室和市政厅新闻办立即与有关部门、机构核实现场信息,一边向市长报告,一边撰写新闻稿。当时伦敦市长正在新加坡访问。伦敦市长收到新闻稿后,马上在当地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伦敦发生了地铁爆炸,初步说明了事件性质、现场初步调查情况、伦敦市政厅采取的措施和市长本人及市政厅对此事件的态度。同时,市长的新闻发布稿由市政厅新闻办马上传送给世界各大媒体,避免了各种传言,同时确立了伦敦市政厅新闻办在这次事件中新闻发布的主渠道地位。此后,新闻办把握消息发布主导权,频繁举行新闻发布会,打破常规,以多频次、多层次、多角度的新闻发布活动,向媒体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及时提供大量的信息,形成大面积的信息覆盖,满足社会对爆炸案的信息需求。 事实表明,伦敦市政厅在地铁爆炸案发生后的新闻发布和管理是十分成功的,很好地控制了舆论导向,切实起到了稳定民心、恢复社会秩序和正常生活的巨大作用,为警方开展调查、及时救援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应对建议:新闻发布与事件处理同样重要,必须同步进行。报比不报好。早报比迟报好。自己报比别人报好。主动报比被动报好。 第一责任人应同时对事件处理和新闻发布负总责。由政府建立突发事件新闻写作班子,"主动、及时、统一"发布信息,并不断引领主流舆论,是突发事件传播管理的有效手段。 各级党委政府、政府组成部门和各级宣传部门专题研讨网络时代传播规律,分析案例,专家讲座,实务培训,分清职责,妥善应对。 (作者单位: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陈雪晔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