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解读中共党代会:中央委员出现新面孔是历史规律
2007-10-09 13:46:58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公报法实现党务公开

  中国共产党党代会的公报法也可称为新闻公报法。涉及会议进程、选举结果及各项决议文件对外公布制度规范。公报法的规定在不断走向透明的过程中,同样体现着中共党代会对社会性、凝聚力的追求。

  党的代表大会和第一次中央全会产生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大会上宣布选举结果时,是按照得票多少排名的。但是对外公布时,将采用其他的方式。

  比如公布中央委员名单时,不将得票多少对外公布,而是按姓氏笔画排列。这样,得票少的人也可能排在前面,得票多的人也可能会排在后面。在公布十六届中央委员名单中,所有的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和中央领导人,都按照姓氏笔画排列在或前或后的适当位置。

  叶笃初教授解释说,这是因为,只要投票超过半数,中央委员就可以当选。每一个中央委员都享有同等的权利。为了保证党内的团结统一,凸显选举体现选举人(在党代表背后是广大党员)意志的精神,对外公布时要按照姓氏笔画这种公平性较强的方式进行。

  再如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名单在对外公布时,则按照一定历史时期通行办法和当时的实际情况、工作需要进行排名。这种排名顺序虽然在短期内相对固定,形成惯例,但是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比如十五大第一次全会产生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名单,在对外公布时,就将拟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排名从第三位上升为第二位,位列国务院总理之前,凸显了人大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突出地位。

  而中央委员的候补委员在宣布选举结果和对外公布时,都采取了按得票多少排名的方式。叶笃初教授说,因为党章规定候补委员“依次递补”是按得票多少,而从得票多少的顺序可以明显看出其在党内的声望和地位,递补的时候也会按照这个顺序来进行,这样就比较科学和合理。

  中国共产党全国党代会的公报制度也是从新中国建国后召开党的八大开始建立的。当时党代会的会议日志、大会发言、有代表性的若干小组发言都适时对外公布。在党代会大会活动期间,有外国代表团出席,也有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致祝词。

  此后,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党代会的公报法逐渐完善。如今被视作政治生态的一部分,利于党务公开,促进社会和谐。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七大也将欢迎中外记者采访,并拟在北京设立大会新闻中心,组织新闻发布会和记者招待会,安排中外记者采访十七大活动,为记者的采访报道提供服务。

  叶笃初教授认为,从党的八大到党的十七大的54年时间里,虽然内部和外部的条件、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我们党在党代会对外公布的透明度上确实是做了很多努力的,我们可以看到党代会的透明度显著增加,对外沟通的内容和方式等各方面都有重大进展。最高领导机关采取如此步骤,各级党的领导机关必将竞相仿效,有力推进党内民主,吸引公民政治参与,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势成一股新潮。

  出现“新面孔”是历史规律

  党的十七大将要选举产生中央委员会委员,随后十七届一中全会将要选举产生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在叶笃初教授看来,随着党代表人数的增多,中央委员的人数也会出现变化;根据党章规定,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职务都不是终身的,加上干部年轻化趋势的推动,必然会有一些“新面孔”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内,他们是这个特殊的历史时代的选择,将经过理论与实践的修养磨炼,成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新一代的“接力者”。

  本世纪前20年是中国发展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了使年轻干部增加更多的实践锻炼和积累,有能力担负起改革和发展的重担,干部队伍的年轻化、中央委员的年轻化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从党的发展前景来看,年轻一些的干部应该说更加具有活力、充满希望。与老一代的领导干部相比,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出生的干部,正处于生命的旺盛期,思维敏锐、视野广阔、意识独特。这些“新面孔”进入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的范围,将会带来强烈的青春气息,显示又一代青年人的魄力。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曾经有过大幅度增加“新面孔”的先例。在1982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大上,上百名老同志从中央领导的岗位上退了下来,只有少数人留任。在那之前召开的十一届七中全会上,还特别公布了中共中央给刘伯承同志和蔡畅同志的内容有关“不再担任领导职务”的致敬信,在党内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而新走进中央委员会的干部则迅速走上了各省市、各部门和部队的领导岗位。这是在刚刚粉碎“四人帮”,全党全国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作出的重大人事调整。

  叶笃初教授说,杰出人才不是离开社会历史条件由人们制造的,他们反映了时代的需要,是时代的产物。我们本来就处于一个充满活力、不断更迭的时代,所以“新面孔”的出现不足为怪。“新面孔”多一些或少一些,是依照实际形势的发展、需要和具体条件的。外界和每个普通党员都可以对此提出自己的意见,但是党必须要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考虑这个问题。

  观察这些“新面孔”的一个角度,或可认识大会主席团的组成成员。大会主席团由预备会议选举产生,其秘书处的秘书长和副秘书长被公认为观察“新面孔”的一个可能的标准。

  另外一个标准,是大会主席团的常委会成员。大会主席团一般都设有常委会,作为主席团的核心。这个常委会的组成人员包括哪些人,出现了哪些“新面孔”,也许是下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和中央领导人的一个参考标识。

  叶笃初表示,这些都是部分人的经验之谈,外界可以据此也可据其他作某种预想。但实际上,这里面不会有很多悬念,更不至于是“空穴来风”。必须强调的一个观点是,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重视集体力量、集体智慧的党。扩大而言,又是重视人民力量、群众智慧的党。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原则问题,也是党的力量根本源泉问题。

  以选举法、组织法和公报法作为三大支柱的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的根本制度。经历了几十年的探索和发展,从制度、体制到机制已形成完整的一套,有很强的原则性、可行性,是经受实践考验了的客观真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情况的需要,这一制度还要继续丰富、完善和更加发展。

  叶笃初教授向《瞭望》新闻周刊表示,在我们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政治,自1894年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开始,至今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在中国漫长的政党政治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及其所从事的事业是有独特意义的。它不但对中国的现在和未来产生深刻影响,而且党的长期和巩固执政的经验,更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积极而重大的影响。

  从1921年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到革命战争烽火中召开党的七大,从新中国建国之后作为一个大国执政党召开党的八大,到拨乱反正之后召开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再到继往开来的十四大、十五大,直至以新世纪、新阶段为背景的十六大、十七大,中国共产党的党代会制度不断从实践的磨砺中汲取养分,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历史发展新起点的时刻,在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根据需要和具体情况,党代会的制度还有充实、创新和完善的空间,还可以朝着更民主、更科学、更优越的方向不断发展。“根据时间、条件和我们的准备和谋划,我们党的党代会制度还将进一步发出光辉”,叶笃初教授如是说。

 
【专题】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全国代表大会
  来源: 《瞭望》新闻周刊   作者: 杨琳 陈良锋 编辑: 余伟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