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丹麦政治报记者奥尔森在国家大剧院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
??? ?当日,前来采访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40多家境外媒体的120多位记者在北京参观国家大剧院。 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10月10日,记者在国家大剧院戏剧场采访。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 10月10日,一名路透社记者在国家大剧院采访。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新华网北京10月10日电(记者顾瑞珍、韩洁)“简直是太壮观了!希望能有机会坐在音乐厅欣赏演出。”虽然已是第三次走进国家大剧院,台湾中天电视新闻部的戴菉还是深受震撼。
10日上午,包括美国之音、路透社、德国明镜周刊、土耳其世界通讯社在内的40多家境外媒体的120多名记者,应十七大新闻中心的邀请参观刚刚落成的国家大剧院。
位于北京西长安街南侧的国家大剧院,中心建筑为独特的壳体造型,高46.68米,地下最深32.5米,周长达600余米,周围是面积达3.55万平方米的人工湖水面。整个建筑简约大气,宛若一颗晶莹剔透的明珠。
从国家大剧院北门进去,穿过水下廊道进入橄榄厅,乘滚梯抵达戏剧厅。这里正在彩排青春版的《牡丹亭》,境外记者一边观看,一边听取工作人员的介绍,同时纷纷提问:
“十七大即将开始,这里会同时举行有关演出吗?”
“国家大剧院的党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奥运期间大剧院会有什么特别的演出安排?”
……
能容纳1000多人的戏剧厅顿时成了“记者招待会”的现场。“对即将召开的十七大,我们除了关注对台政策外,还将更多关注大陆经济发展、社会变化,以及奥运等内容。”戴菉告诉本社记者。
丹麦《政治报》亚洲通讯员奥尔森,来中国只有一个多月。对他来说,十七大是他来中国工作的第一场“战役”。为了解中国最新动态,他每天都要认真阅读《中国日报》。他认为,中国在面向境外媒体开放方面进步很多,今年开始实施向境外媒体开放采访的新规定,希望这种开放的努力能继续下去。
置身于圆拱形的大剧院音乐厅内,日本富士电视台记者王洋一时间拿着摄像机不知从哪拍起,“每个地方都很漂亮,很有看点。”音乐厅的环行设计引起许多记者的关注。
残疾人专用电梯、观众休息平台……一个个细微之处引起了法国费加罗报首席记者米伟文的兴趣,他微笑着告诉记者,准备做大剧院的专题报道,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现代化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将与年底正式对外开放,陆陆续续接待过几批参观团体,但这次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国家大剧院品牌推广中心的朱敬介绍说。
在中国已经工作了8年的土耳其世界通讯社记者欧斯曼,上周刚刚在这里观赏过试演。“感觉大剧院是一个很现代的建筑。”他说,“这个宏伟的建筑必将成为中国人民文化活动的艺术中心,也将对中国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传播杰出文化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