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之后,邓小平同志于1979年12月第一次提出了“小康”的概念。1986年6月,他进一步指出:“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更重要的是,那时我们可以进入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亿美元以上的国家的行列,这样的国家不多。”
幸福地生活在浙江省丽水市儿童福利院的孤儿们。(照片系人民日报图书馆提供)
加强义务教育和扫盲工作,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图为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大浪乡小学“春蕾”瑶族女童班的学生和她们的老师杨德成。杨德成曾被评为“全国春蕾计划十佳园丁”。(照片系人民日报图书馆提供)
1998年11月26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村民投票选举新一届村委会。(照片系人民日报图书馆提供)
江苏姜堰市沈高镇河横村是国家农业部和江苏省确定的共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该村生态小区于2006年6月动工兴建,现在已交付村民入住使用。生态小区一期工程建设新型农民住宅109套,注重生态环境、“农家乐”旅游及环保节能,并设有沼气生产设备。图为2007年3月20日在河横村拍摄的生态小区一角。新华社 发
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到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开始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2002年,党的十六大深刻分析了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根据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年、建党100年和新中国成立100年的发展目标,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并围绕这个目标制定了推进各方面工作的方针政策。现在,全党全国人民正在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薛庆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