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新闻中心定于10月18日晚20:00-21:30,在梅地亚中心二楼多功能厅举办主题为“民生与和谐社会”的集体专题采访活动,邀请教育部部长周济,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高强,劳动保障部部长田成平,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接受记者的现场采访。
以下是文字实录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今晚8时在梅地亚中心二楼多功能厅举办主题为“民生与和谐社会”的集体专题采访活动,邀请教育部部长周济,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高强,劳动保障部部长田成平,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接受记者的现场采访。 [19:35]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今天的记者招待会,由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央视国际进行现场图文网络实时报道。 [19:36]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教育部部长周济简介:周济同志1946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1970年于清华大学机械制造专业毕业,到新疆8025部队农场劳动锻炼,1971年到1978年在新疆工学院(现新疆大学)工作,1978年入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攻读研究生,1980年作为国家公派留学生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学习,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1984年回国,在华中科技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是我国机械工程领域的知名教授,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历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湖北省委常委兼科技厅厅长、武汉市市长、教育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等职务,2003年任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至今。 [19:36]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高强简介:1944年8月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世界经济专业,1967年参加工作,197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经济师。历任河北省财政厅副处长、副厅长,财政部财政预算管理司副司长、司长、部长助理、副部长等职,2001年7月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兼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2003年4月任卫生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2005年4月任卫生部部长。2007年6月任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 [19:37]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简介:1945年1月生,196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2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土木建筑工程系给排水专业毕业。1962年9月至1968年2月在清华大学土木建筑工程系给排水专业学习。1968年2月至7月留校待分配。1968年7月至1970年5月在安徽省霍邱城西湖军垦农场锻炼。1970年5月至1973年1月任北京石油化工总厂、胜利化工厂宣传科干事。1973年1月至1974年10月任北京石油化工总厂团委书记。1974年10月至1983年9月任北京石油化工总厂前进化工厂党委副书记。1983年9月至1984年10月任燕山石油化工总公司党委副书记。1984年10月至1988年2月任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书记。1988年2月至1992年11月任中共青海省委副书记。1992年11月至1993年1月任中共青海省委副书记、青海省副省长、代省长。1993年1月至1997年2月任中共青海省委副书记、青海省省长。1997年2月至1998年1月任中共青海省委书记。1998年1月至1999年6月任中共青海省委书记、青海省人大常委会主任。1999年6月至2000年1月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2000年1月至2001年2月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山西省政协主席。2001年2月至2003年1月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山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2005年6月起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党组书记。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 [19:38]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民政部部长李学举简历:1945年4月生,吉林公主岭人。196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5月参加工作。研究生。1966年5月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工作,历任大岭公社团委书记、公社副主任、双榆树公社副主任、公社党委书记。1975年后任吉林省四平地区团委书记。1978年后, 历任共青团中央组织部副处长、副部长、部长。1984年至1986年在中央党校培训部学习。1986年后任共青团中央办公厅主任、共青团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共青团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常委。1988年后任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司司长。1993年后,任民政部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人事教育司司长。1995年1月任民政部党组成员、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人事教育司司长。1996年9月任中共四川省重庆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1997年6月任中共重庆市第一届市委常委。1998年中共中央批准为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2001年7月免去中共重庆市委常委、副书记职务。2001年7月任民政部副部长。2003年3月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被任命为民政部部长。 [19:38]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简介:1953年11月出生,汉族,浙江乐清人,中共党员,1971年9月参加工作,高级城市规划师,研究生毕业,经济学博士、工学博士。1980年任浙江省乐清自动化仪表总厂助工、副厂长(主持工作),1983年任浙江省乐清县副县长、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1984年任浙江省乐清市委书记,1990年任浙江省金华市委常委、秘书长、宣传部长、市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市委副书记,1994年任金华市市委书记,1999年任浙江省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2001年至今任建设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19:39]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教育部在记者招待会现场提供的资料说:教育是民族复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保证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教育系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方针,切实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19:42]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一、推进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重点加强农村教育,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9:42]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党和政府把农村教育摆在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努力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差距,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作出了积极贡献。 [19:42]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农村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取得重大突破。2003年国务院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重大决策。2006年,率先对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了免收学杂费的政策,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2007年进一步扩展到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惠及约1.5亿农村学生,农民教育负担明显减轻,仅免除学杂费一项,西部地区平均每年每个小学生家庭减负140元、初中生家庭减负180元。农民群众高兴地说:“种田不纳税,上学不缴费,农民得实惠,和谐好社会。” [19:42]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大力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为了加快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2003年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其中“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中央财政总计投入100亿元资金,可满足200万新增寄宿生的学习、生活所需,使他们不必再为上学每天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将在2007年底完成,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111亿元资金,建设了遍及全国农村的远程教育网络,使所有中西部农村中小学生可以与城市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孩子们高兴地说:“大山再也挡不住知识了!”“两基”攻坚计划的实施,有力推动了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我国“两基”工作的巩固提高。2006年,我国实现“两基”验收的县(市、区)占全国总县数的96%,人口覆盖率达到98%,青壮年文盲下降到4%以下。其中西部地区“两基”人口覆盖率由2003年的77%提高到96%。 [19:42]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积极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2005年以来,教育部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在全国统一部署,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对农村和城镇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缩小学校间的差距。 [19:43]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二、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大力发展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稳步发展高等教育,人民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 [19:43]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十六大以来,为落实好中央关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布局的部署,教育系统在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并积极发展高中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不断推进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 [19:44]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了大批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2002年和2005年,党中央、国务院两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作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改革中加快发展。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引人注目,2005、2006、2007年,中等职业学校连续三年分别扩招100万、100万、50万人;到2007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达到800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2100万人,均创历史最高记录,基本实现了中职与普通高中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近年来,国家组织实施了“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等四项工程,年培训城乡劳动者1.5亿人次,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多层次人才和劳动力的需求,促进了社会就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9:44]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质量不断提高。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2006年,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达到540万,在学总规模达到2500万人,毛入学率提升到22%。2006年,国家作出了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重大决策。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深入实施,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稳步推进,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能力不断增强,高等学校已成为我国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高新技术研发的重要方面军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强大生力军,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不仅使成千上万的城乡青年有了上大学的机会,为数以千万计的普通家庭提供发展提高、改善生活的平台,而且对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19:44]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积极推进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为依托,以现代信息技术为重要手段,促进全社会各种学习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打造开放、灵活、方便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平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2006年,全国各种非学历高等教育结业者达366万人次,各种非学历中等教育结业者达6508万人次。 [19:44]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三、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认真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努力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19:44]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促进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使教育体现出最大的社会公平。 [19:44]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了“两免一补”政策(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职业教育阶段,建立了中等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制度;高等教育阶段,初步形成了“奖、贷、助、补、减”资助体系,对考取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通“绿色通道”。今年,国家又加大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力度,建立健全了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这些资助政策和措施落实到位后,国家每年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财政投入、助学贷款和学校安排的助学经费总额将达到500亿元,惠及2000万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使困难家庭的学生能够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 [19:45]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地区有效防止“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的现象,规范和完善高等学校收费政策,对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严格执行“三限”政策,普遍建立教育收费公示和听证制度,教育乱收费蔓延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人民群众对教育行风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19:45]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阳光工程”2005年实施以来,把招生政策、高校招生资格及有关考生资格、招生计划、录取信息、考生咨询及申诉渠道、重大违规事件及处理结果全部公开,将招生录取工作置于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之下,建立并完善招生考试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取得明显效果,高考考风考纪进一步好转,招生乱收费、违规录取现象大幅减少,考生、社会投诉率大幅度下降,“阳光工程”成为教育战线落实公平公正的民心工程。 [19:45]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近年来在高校毕业生总量大、增幅高以及社会就业总体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毕业生就业制度、管理体制、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引导、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农村、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体顺利,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70%左右,实现了就业人数的持续增长。 [19:45]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认真落实学校安全责任制,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切实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维护教育系统稳定。建设安全、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确保青少年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19:46]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积极推进进城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坚持以公办学校为主、以流入地为主,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列入教育经费预算,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行与当地学生同等对待的政策,保障进城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通过加快推进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积极推广各地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加强了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管理,初步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管理网络。 [19:46]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四、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师资特别是农村师资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努力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好学 [19:46]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主题,促进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近年来,教育系统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受到重视,师德和学术道德建设得到加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把加强体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努力促使青少年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切实增强青少年体质。 [19:46]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大力倡导尊师重教,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民教师队伍。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采取有力措施保障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扎实开展教师培养培训,大力表彰优秀教师,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良好环境。国家加强了师德建设和教师在职培训,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得到提高。2006年,全国普通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8.9%、96.3%、86.5%,其中农村具有合格学历教师的比例分别达到98.4%、94.8%、75.9%。国家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有力地推进了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国务院决定,从2007年秋季起,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免除师范生的学费、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这个具有示范性的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于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培养大批优秀教师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9:47]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党的十七大更加关注民生和和谐社会建设,为教育事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育系统要认真学习、坚决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改革与发展全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9:47]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完成好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三大任务”,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民教师队伍,推进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四)切实促进教育公平,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问题。(五)坚持教育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 [19:47]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卫生部在记者招待会现场提供的资料说:医疗卫生事业是造福人民健康的事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强调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全国卫生系统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努力为人民健康服务,取得了显著成绩。我们夺取了抗击“非典”的重大胜利,全面加强了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在全国基本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政府卫生投入持续增加,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持续改善。2006年,全国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3岁,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下降到4/万和1.7% ,主要国民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先进水平。卫生事业发展对于增强人民健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8]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一、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 2003年,国家启动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建设项目5000多个,国家投资269亿元。全面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全国实现了疫情信息网络直报,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大大提高。卫生监督体系基本建立,监管能力和综合执法水平不断提高,食品卫生、职业卫生和医疗服务的监管力度加大,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和劳动者的健康。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对艾滋病患者实施“四免一关怀”政策,对结核病实施短程督导化疗(DOTS),对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实施医疗救助,将甲型肝炎、乙型肝炎、流脑等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政府免费免疫的范围由原来的7种传染病扩大到15种传染病,成为世界上实施计划免疫病种最多的国家。为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国家正在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政府责任,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公共卫生服务的目标。 [19:49]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二、城乡妇幼卫生保健能力不断提高 国家启动实施《中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2002-2010年)》,完善三级预防出生缺陷的工作机制。普遍建立了孕产妇和婴幼儿转诊急救的“绿色通道”,确保母婴安全。出台《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开展母婴保健执法检查,严厉查处非法接生、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等案件。各级政府通过医疗救助、限价接生或农村合作医疗补助等政策,帮助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到2006年底,农村住院分娩率达到84.6%。在西部地区的1000多个县(市)实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覆盖农村3亿多人。在实现人类新千年发展目标的进程中,中国为全球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三、农村卫生事业快速发展 v2003年,国家启动了以政府筹资为主,个人少量缴费,农民自愿参加,重点提供大病保障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到2007年6月底,全国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市、区)已达到2429个,占全国总县数的84.9%;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达到7.2亿人,占全国农村居民的82.8%,参合率达到85.9%。四年来,享受医疗补助的农民累计达到6.37亿人(次),补助费用累计达到377.31亿元。减轻了农民医疗费用负担,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从2005年开始,国家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在5年内投资217亿元,全面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卫生部等部门启动了“万名城市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组织城市医生到农村提供医疗服务,培训农村卫生人才,并坚持经常化、制度化。在农村实施改水、改厕、改灶工程和创建卫生乡镇活动,农村卫生环境面貌不断改善,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9:49]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四、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 以促进健康为核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积极调整城市卫生服务结构,大力发展以社区卫生服务,探索建立双向转诊、密切合作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截至2006年底,全国有278个城市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占城市总数的98.2%;全国共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3036个。各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端正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模式,降低服务费用,改善服务质量。各级财政加大社区卫生投入,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19:51]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五、完善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 2003年以来,政府卫生投入大幅度增加,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和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2001年的40%上升到2005年的48%,居民个人卫生支出所占比重由2001年的60%下降到2005年的52%。逐步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已经覆盖1.7亿职工;在全国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到2010年基本覆盖全国城镇的非就业居民和少年儿童。大力发展以政府筹资为主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对低收入家庭和支付医疗费用困难家庭给予救助。2006年全国支出农村医疗救助资金15亿元,救助1823万人次;全国支出城市医疗救助资金10亿元,救助211万人次。 [19:51]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国家发展鼓励商业健康保险事业,目前有82家商业保险公司开展疾病保险等业务。2006年全国商业健康保险费收入达376亿元,报销医疗费用125亿元。 [19:51]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六、严格医疗卫生服务管理 坚持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坚持人民健康第一的原则,加强管理,改善服务。自2005年开始,连续三年在全国医院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管理年活动。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医患和谐。加强药品监管,规范药品生产和流通管理,降低药品价格,促进合理用药,维护患者权益。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从2004年的80.5%下降到2006年的69.7%。2006年平均每诊疗人次费用与2005年持平,住院费用出现负增长。这是近20年以来首次出现的积极变化,显示出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取得了初步成效。 [19:51]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七、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 坚定不移地贯彻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基本方针,注重发挥中医药在医疗卫生服务中的独特作用。2007年,科技部、卫生部等部门联合制订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为中医药发展描绘了新的蓝图。国家建立了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的继承和创新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中医药以其简、便、验、廉的特点,正在惠及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 [19:52]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八、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06年,国务院成立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由国家发改委和卫生部牵头,协调16个部门共同研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着眼于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坚持政府主导与引入市场机制相结合,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政府卫生投入,改革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19:52]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环境和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滞后的情况还没有根本改变,部分群众看病就医还存在不少困难。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也肩负着艰巨而繁重的历史性任务。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帮助,有数百万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19:52]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记者招待会现场提供的资料说: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劳动保障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着力点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社会事业,摆到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推动劳动保障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不仅切实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使其更多地享受到国家发展进步的物质文明成果,而且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3]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一、“两个确保”继续得到巩固。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改革脱困目标的提出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成为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两个确保”的重大决策。各地狠抓落实,“两个确保”和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全国累计有2400多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享受了基本生活保障待遇,较好地解决了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分流安置难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发放的形势逐年好转,2004年以来连续三年实现全国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当期无拖欠,解决了这一长期影响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的突出问题。同时,为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连续几年进行待遇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由2002年的月人均615元提高到2007年调整后的960元。1998年至2006年,参保离退休人员从2727万人增加到4635万人,基本养老金发放额从1512亿元增加到4897亿元。 [19:53]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二、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党中央、国务院将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城镇新增就业和登记失业率列入宏观调控指标,制定实施了一整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积极的就业政策,特别是在开发就业岗位、增加资金投入、给予税费减免、实施小额贷款、提供社会保险补贴、开展再就业援助、加强就业服务和加强职业培训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措施。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规模。2002年到2006年,我国就业人数从7.4亿人增加到7.6亿人。2003年以来,共帮助2000万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其中女性40周岁以上、男性50周岁以上大龄人员537万人。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失业调控,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的上升。2006年底,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4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1%,在劳动力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保持了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 [19:54]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三、社会保障体系更趋完善。党的十六大把建立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2002年以来,相继健全了工伤保险制度,扩大了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范围并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东部7省市进行扩大失业保险支出范围的试点,制定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研究制定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并在全国启动试点工作。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已基本形成。在城镇,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实施;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开始全面建立,新型合作医疗改革试点加快推进。社会保险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基金支撑能力逐步增强。2007年9月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9676万人、18896万人、11473万人、11530万人和7327万人,分别比2002年底增加4939万人、9495万人、1291万人、7124万人和3839万人。2006年,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项保险基金总收入达到8626亿元,比2002年增加4578亿元,年均增长20.8%。同时,为应对将来人口老龄化可能带来的资金支付压力,国家建立了具有战略储备性质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到今年8月底已积累了3600多亿元。 [19:54]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四、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党和政府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入手,积极致力于构建规范、和谐、有序、稳定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初步形成,劳动关系保持总体稳定。为规范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一步完善了劳动合同制度。为规范企业行为,颁布实施了工时、休息休假、最低工资、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标准。积极探索建立工资支付长效机制,全国已有27个省区市建立了工资支付保障制度。2003—2006年,共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12万件,涉及劳动者298万人,结案率保持在92%以上。为平衡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在部分企业建立了集体协商的机制。在中央、省和城市三级建立了由政府部门、工会和企业联合会组成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目前全国已建立8000个三方协调组织,初步形成了协调劳动关系的组织体系。同时,进一步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建立和完善监察执法制度,畅通信访、公共服务电话和信息网络等投诉举报渠道,有效地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9:54]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五、农民工劳动保障工作稳步推进。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维护农民工的劳动保障权益。2003年到2005年,针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突出问题,开展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专项行动,累计清偿了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337亿元。2004年底,国务院就进一步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作出部署,各地取消专门针对农民工设置的流动就业管理制度,进一步清理取消限制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近几年来,连续在全国组织开展“春风行动”,为农民工提供职业介绍服务,并积极探索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办法。2006年,国务院制定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明确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政策措施,成立了由32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着手解决农民工最突出、最直接的切身利益问题。各地加强对用人单位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的指导和监督,开展对农民工的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在全国开展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专项检查、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以及整顿非法用工等专项行动,较好地维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实施了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平安计划”和参加医疗保险的专项扩面行动,目前,全国已有3447万和2903万农民工分别参加工伤和医疗保险。 [19:54]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六、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劳动保障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性文件。2003年,国务院发布《工伤保险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工伤保险制度。2004年,国务院发布《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规范了制度和办法。2005年,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了积极的就业政策;在总结东北三省试点经验基础上,发布《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对建立长效机制作出了规定。2006年,国务院下发《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政策框架和工作要求;批转了《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2010年)》,明确了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以及保障措施。2007年,全国人大先后颁布了《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将于2008年1月施行;国务院制定下发《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基本政策和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草案)和《社会保险法》(草案)也在修改论证过程中。 [19:54]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民政部在记者招待会现场提供的资料说:民政部是国务院管理有关社会行政事务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服务军队和国防建设、专项社会事务管理等四个方面的工作。民政工作的核心职责是“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核心理念是“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核心作用是“维护稳定、促进和谐”。 [19:55]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一)关于减灾救灾工作 今年,我国自然灾害重于常年和去年。截至9月底,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3.6亿人次受灾,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606亿元,死亡失踪2049人,倒塌房屋120万间。民政部视灾情及时启动《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及时下拨救灾款物,指导各地开展抗灾救灾工作。截至9月底,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共启 动应急响应46次,先后向灾区派出46个工作组,并向重灾省份紧急调运4.36万顶救灾帐篷,转移安置群众1197万人次。中央财政对救灾安排93.53亿元,其中突发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34.96亿元。倒房重建、地震灾害损房和受灾群众冬春生活等补助标准得到提高;增加旱灾救助项目。这些政策的出台将有效解决灾区群众的生活困难,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19:55]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二)关于社会救助工作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全面实施,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截至今年8月底,共有1044.8万户、2236.1万城镇居民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为缓解近来副食品涨价对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影响,民政部、财政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从8月份起增加城市低保对象每人每月实际补助不低于15元。从10月份起,再增加发放3个月每人每月10元的临时补贴。 [19:55]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农村低保制度在全国建立。为有效地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全国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截至8月底,共保障农村低保对象1186.2万户、2573.5万人。 [19:56]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五保供养实现了从村集体供养为主向以财政供养为主的转变,较大幅度提高了供养标准。截至8月底,全国已有508.8万人纳入五保供养范围。 [19:56]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积极推进。截至目前,全国所有含农业人口的县(市、区)都已实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有2396个县(市、区)开展了城市医疗救助工作,约占全国县(市、区)总数的83.7%。救助投入不断增加,救助水平进一步提高。2007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资金33.4亿元(其中农村21.2亿元,城市12.2亿元),比2006年增长133.6%,地方各级财政预算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资金33亿元,比2006年增长23%。 [19:56]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逐步实现了自愿救助和人性化救助。截至2006年底,全国1189个救助管理站为129.6万人次提供了救助服务。加快慈善救助与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和3.2万个社会捐助站点及慈善超市建设,积极搭建全国慈善救助和信息服务平台。启动全国慈善关爱行动,联合开展慈善救助活动。慈善法律法规和政策建设正在积极推进。 [19:56]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三)关于社会福利工作 近年来,城乡各类社会福利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功能不断增强,社会福利总体水平逐步提高。社会化养老发展态势良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逐步推开,老年人服务保障不断增强。“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已于今年5月取得圆满成功,35000名残疾孤儿得到手术矫治,康复效果显著。儿童福利机构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设施建设已正式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截至2006年底,我国共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1.44亿,各类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发展到39553个,独立的儿童福利院249家,社会福利院儿童部600多家,收养老年人、残疾人133.8万人,收养孤儿、弃婴7.2万名。社会福利企业3万个,安置残疾职工55.9万人。当前,民政部门正在抓紧实施“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规划暨蓝天计划”,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建设一批集养护、教育、康复于一体的儿童福利机构;实施“五保供养服务设施建设霞光计划”,建设一批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改善农村五保分散供养对象的居住条件;启动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设施建设规划,新建和改扩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设施。这些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将有力促进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19:56]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四)关于民间组织管理工作 近年来,我们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逐步完善培育扶持行业协会、商会、科技团体、公益团体的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领域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规范发展各类基金会和涉外民间组织,各类民间组织发展态势良好。截至2006年底,登记注册的民间组织已达到35.4万个,比上年增长了10.6%,其中社会团体19.2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6.1万个,基金会1144个。同时,基层社区民间组织蓬勃兴起。在城市,随着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重心下移,各地涌现许多群众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的社区民间组织。在农村,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很快,全国经登记或备案的有4万多个。结合开展“民间组织服务新农村建设”和“民间组织自律与诚信建设”活动,各地积极引导民间组织参与和谐社会建设,民间组织的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民间组织吸纳了425万人就业,实现增加值112亿元。 [19:57]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五)关于城乡社区建设工作 十六大以来,保障城乡居民自治的政策法规进一步健全,基层民主各项制度建设普遍得到了加强和完善。截至2006年底,农村有村委会62万多个,有村委会成员242万多人,约85%的村建立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近90%的村制定了村规民约或村民自治章程,村务管理正在逐步纳入制度化轨道。90%以上的村能通过各种形式实行村务公开。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受益权进一步得到保障。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 [19:57]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初步构筑了以社区为主的新型社会管理体系。目前,全国共有社区81000多个,社区居委会成员共44.3万人。98.5%的社区建立了党组织,99%的社区建立了居委会、89%的社区建立了成员(居民)代表大会、64%的社区建立了协商议事委员会、100%的社区都有1个以上的社区民间组织,社区志愿人数达2000多万。社区公共服务的覆盖面逐步扩大,社区基础服务设施得到加强,社区服务中心8565个,城镇社区服务设施达16万个,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网点45万多个,星光老年之家2.5万个,60%的城区已建有社区管理服务信息网络。 [19:57]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六)关于专项社会行政事务管理服务工作 积极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不断增强地名公共服务能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启动两年多来,全国已有10个省区市、150多个地级单位和1000多个县级单位初步完成了国家地名数据库的数据采集工作。目前,全国已开通地名问路电话服务热线130多条,地名网站80多个,有11个城市已经开通声讯问路服务,全国统一号码的地名问路电话、短信服务系统也正在建设中。同时,县乡镇地名设标工作全面推进,县界联检工作逐步实施,积极开展创建和谐边界活动,有效促进了各地区的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 [19:57]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按照建设服务型、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逐步推进婚姻登记规范化管理与服务,婚姻登记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2002至2006年,各级民政部门共依法办理婚姻登记5019.7万对。深化殡葬改革,改进丧葬方式,提倡绿色殡葬,进一步规范了公墓管理,殡仪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19:57]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建设部在记者招待会现场提供的资料说:近几年来,建设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好各项工作,积极引导建立符合国情的住房建设和消费模式,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合理控制城镇建设的规模与速度,加大推进建筑节能和环境治理,完善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改善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创建城乡居民宜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9:58]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一、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保障制度,大力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19:58]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群众的住房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和提高。2006年,我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约为27平方米,城镇住宅成套率达到80%以上,住房资产占城镇居民家庭资产的比重超过50%,居民居住条件总体上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相适应。但是还有部分低收入家庭住房比较困难。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就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做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今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并召开全国城市住房工作会议进行部署。《若干意见》立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要求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若干意见》要求,力争到“十一五”期末,使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其他城市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得到逐步改善。 [19:59]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一)加大廉租住房制度的保障力度。廉租住房制度是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主要渠道。截至2006年底,全国已有512个城市建立了廉租住房制度。《若干意见》提出,“十一五”期末,逐步将保障对象扩大到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具体实施步骤是:东部地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地区,要在2008年底之前将廉租住房制度扩大到低收入家庭。2007年底前,设区的城市要对符合条件的城市低保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2008年底前,县城要基本做到应保尽保。2007年,全国各地财政大幅度增加了财政资金安排,初步统计,计划安排廉租住房资金79.4亿元,超过2006年之前廉租住房累计资金总和。 [19:59]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二)努力增加廉租住房房源,加快制度建设。通过政府新建、收购、改建以及社会捐赠等方式多渠道增加廉租住房房源。在一些小户型租赁住房短缺和住房租金较高的地区,政府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新建廉租住房主要在经济适用住房小区和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也可以集中建设。符合条件的低保家庭仍按当地的廉租住房保障面积标准和市场平均租金给予全额补贴;对其他低收入家庭按照廉租住房保障面积标准,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平均租金、保障对象的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补贴标准并给予补贴。合理确定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和保障标准,根据中央确定的方针和原则,地方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标准,健全廉租住房保障方式。 [19:59]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三)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截至2006年底,全国经济适用住房(含单位集资合作建房)竣工面积13亿平方米,累计解决了1600多万个家庭的住房问题。下一步,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规范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严格限定建设标准,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明确购房人拥有有限产权,购房5年内不得上市交易,转让时政府可优先回购,用作政策性住房房源。结构性矛盾突出、房价上涨较快的地区,要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规划。单位集资合作建房严格纳入经济适用住房管理,范围界定为距离城区较远的独立工矿企业和住房困难户较多的企业。 [19:59]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四)逐步改善棚户区、旧住宅区和农民工的居住条件。我国有包括棚户区在内的1.5亿平方米危房亟须拆除改造,14亿平方米1990年以前建成的旧住宅区有待综合整治改造。对集中成片棚户区,城市人民政府要制定改造计划,因地制宜进行改造。对可整治的旧住宅区要积极进行房屋维修养护、配套设施完善、环境整治和建筑节能改造,力戒大拆大建。按照“城市统筹规划、用工单位负责、政府政策引导”的原则,多渠道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 [19:59]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二、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 [19:59]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一)城市供水能力明显增强。截至2006年底,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达2.517 亿立方米/日,比2002年增长了1630万立方米,用水普及率达到94.8%,增长了17个百分点。建立了城市供水水质监查体系,加大供水水质安全监督力度,有力地保障了城市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19:59]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二)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全面实施城市污水处理收费制度,推进污水处理产业化。截至2006年底,全国656个设市城市已建成污水处理厂814座,处理能力为6310万m3/d,污水处理率达57%。135个城市的污水处理率已达到或接近70%。到“十一五”期末,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4500万吨。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新增城市中水回用量35亿立方米。 [20:00]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三)大力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目前,中国公共汽、电车运营车辆达35万余辆,线网总长度近16万公里;年运送乘客总量467亿人次。中国已有北京、上海等10个城市建成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630公里,在建线路837公里,“十一五”期间将有超过1500公里轨道交通投入运行。北京、杭州、合肥等城市已建成快速公交系统并投入运营,济南、西安、深圳、常州等城市也启动了快速公交系统建设,建设里程近100公里。建设部按照国务院部署,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先后制定下发了一系列指导文件,在2004年下发建设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建城〔2004〕38号)基础上,2005年9月,国务院转发了建设部等6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国办发〔2005〕46号),2006年12月,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建城〔2006〕288号)明确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社会公益性事业,要求各地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坚持城市公共交通以政府投入为主,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纳入公共财政体系,建立健全城市公共交通投入、补贴和补偿机制;科学制定公共交通规划,发挥好规划调控作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建设;以及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政府监管等,全面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2007年9月16日至22日,110个城市共同开展了首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据测算,开展无车日活动一天,可节省燃油3300万升,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约3000吨。 [20:00]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四)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截至2006年底,城市道路清扫保洁面积32.6亿平方米,全国656座城市建有垃圾处理厂471座,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51.69%。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4.38%,绿地率30.27%,人均公共绿地7.94平方米,分别比2000年增长6.23%、6.6%和4.25平方米。 [20:00]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三、加大建筑节能工作力度,全面推进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 [20:00]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一)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和绿色建筑。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实施国家十大节能工程中的建筑节能工程,启动了第二批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示范项目,启动了一批节能及绿色建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试点示范项目。积极稳妥地推进北方地区供热体制改革,截至2006年底,北方地区实施采暖费“暗补”变“明补”供热收费制度改革的省份已占北方采暖地区的60%,地级以上城市中有63.6%实施了供热收费制度改革。各地紧紧围绕建筑节能主题,开展了供热计量试点示范,北方地区已有30多个城市进行了供热计量试点,试点面积近800万平方米。下一步,将启动1.5亿平方米的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 [20:00]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二)引导住房建设和能源资源消费模式转变。在住宅规划和设计中充分考虑套型布局,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材料、部品和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 [20:01]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三)完善和严格执行节能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对各地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贯彻管理制度和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等,进行考核评价,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建筑节能工作稳步推进。 [20:01]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今天的记者招待会由十七大新闻中心副主任祝寿臣主持。 [20:01] [祝寿臣]:各位记者,各位应邀代表,晚上好。首先,欢迎大家前来参加新闻中心举办的集体专题采访活动。我是十七大新闻中心副主任祝寿臣,今天新闻中心为各位记者邀请了五位来自中央国家机关的十七大代表,就“民生与和谐社会”的主题接受各位记者的集体专题采访。下面,我把五位代表逐一介绍给大家。教育部部长周济先生。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高强先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先生。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先生。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先生。感谢各位代表在百忙之中出席我们的采访活动。 [20:03] [祝寿臣]:下面,就“民主与和谐社会”的主题,进行现场采访。请各位记者在提问前先报出自己的姓名和所在的媒体机构名称,原则上每位记者提一个问题。现在开始提问。 [20:05] [西班牙记者]:我的问题是问给卫生部的党组书记、副部长与劳动保障部的部长,我们知道现在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要建设和谐社会,并且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到2020年中国基本上建立一个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我的问题是,在2020年的时候,这样的社会保障体系将会覆盖百分之多少的中国人民,并且特别是在卫生以及其他的领域,有多少人可以被社保体系所覆盖,您能不能向我们提供一下具体的数据。还有一个问题,建立这样一个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费用从哪里出?是不是所有的都是由政府来出,还是由中国政府拥有的一万亿的外汇储备来出?我们知道中国政府的外汇储备现在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另外,中国政府会不会对社保这块建立一个投资公司,并且利用这部分的基金获得一些收益?谢谢。 [20:12] [高强]:感谢这位记者对中国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关心。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建立一个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制度。这项制度要覆盖中国的城乡全体居民,到2020年,要覆盖全体居民。这项制度的主要内容是要为全体的城乡居民提供一个安全、有效、方便和价廉的基本医疗和卫生服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做好一系列的工作。 [20:16] [高强]:第一,要努力建设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解决好目前农村的卫生发展滞后的问题。现在这项工作我们正在进行。第二,要建立一个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包括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城市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也包括农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虽然在一定的期限内,各种不同的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还有所差别,但是要做到城乡的每一个居民都能够得到初级的医疗保障。第三,我们要改革医疗卫生服务的体制和机制,维护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第四,要建立覆盖城乡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廉价的基本药物,保证群众用药的安全。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要实行国家、社会和居民共同筹资的办法。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社会、企业、团体也要为他们的职工筹集医疗保险资金,同时,居民个人也要负担一定的费用。 [20:16] [高强]:我们的目标是逐步增加政府的投入,逐步减轻居民的负担。政府筹措的资金主要通过预算安排,不需要动用外汇储备。我们也会积极发展商业保险,利用市场机制为群众提供多种需求的医疗和健康保险。 [20:17] [田成平]:我们国家提出的要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像刚才高部长讲的,这个体系的目标是要涵盖全体城乡居民。当然,这个社会保障体系既包括了各项社会保险,也包括了我们建立的最低保障制度、救助制度、慈善事业以及商业保险。通过这样各项制度的建立,使我们整个社会保障制度完善起来。刚才高部长重点讲了我们的医疗保障情况,我再讲一个,比如说养老保障,现在城市有职工的养老保险,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正在通过试点逐步推进。当然,各项保障制度都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现在确有制度不够完善和覆盖面还比较窄的问题。但是我国政府对发展社会保障事业高度重视,广大群众对此也充满了期待。我想,再经过一个时期的努力,到2020年之前,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样一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20:20] [田成平]:谢谢你对这个问题的关心。 [20:21] [新华社记者]:中国实行高等学校收费以后,一大批贫困学生上学特别困难,尽管社会上有各种资助活动。中国政府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目前采取的措施是否都能落到实处?如何才能真正解决贫困学生“上学难”的问题?谢谢。 [20:22] [周济]: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这个过程当中,也伴随着深刻的变革。中国的高等教育现在实施的是成本分担制度,也就是说,由政府承担主要的财政投入,同时家庭和社会也分担一部分经费,这是一次深刻的改革,是成功的改革。在这个改革的过程当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比如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交付学费和生活费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困难,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非常关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所以,在过去十多年当中,我们一直致力于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建立。 [20:23] [周济]:特别是这几年来,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多的努力。今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明确提出,建立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新的资助政策体系。按照这个资助政策体系,以后每年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经费,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和学校的支出加在一起超过500亿;每年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受到资助的学生人数要超过两千万。通过这样的体系,主要是给学生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同时还有一些其它的资助办法。通过这样一些体系形成之后,我们可以保证所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够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 [20:25] [周济]:这次建立起来的这个资助体系,是一个完整的资助体系,所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明确提出,通过这样一个资助政策的实施,我们将要保证所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这是继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免费制度之后又一个保证教育公平的重大的举措。除了政府的资助体系和资助政策之外,社会各界也对我们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表示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政府也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政策,来支持和鼓励社会各界帮助我们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业。 [20:27] [金融时报记者]:我有两个问题想问卫生部高部长。我们知道,中国政府现在建立了一个协调的部际委员会,由国家发改委和卫生部牵头,来制定关于卫生方面的政策。我想知道这个委员会有没有形成一份报告,这个报告将会什么时候出台?另外一个问题,我们知道高部长以前是卫生部的正部长,现在担任副部长,而现在卫生部的正部长并不是中国共产党的正式党员,您能不能向我们解释一下为什么卫生部的部长由无党派人士担任,因为无党派人士是不能参加党的任何有关决策的会议的。为什么会这样?谢谢。 [20:28] [高强]:中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仅全体中国人民关心,外国朋友也很关心。这使我更加认识到这次医疗卫生改革的重要性。 [20:29] [高强]:国务院成立的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部际协调小组已经工作了一年多的时间。在这项改革方案的制定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城乡居民的健康放在第一位。我们要坚决维护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使我们医疗卫生机构和广大医疗卫生人员能够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健康服务。我们要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投入、建设和监管方面的作用。同时也鼓励和欢迎国内外的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发展和繁荣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 [20:31] [高强]:我们还要坚持统筹兼顾,做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险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同步发展、同步改革。我们既要致力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长远建设,又要突出重点,解决当前群众关心的一些现实问题。经过一年多的工作,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现在已经制定出了一个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总体框架。最近要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使我们制定的总体方案能够更加完善,更加适应人民群众的需求。 [20:33] [高强]:下面我回答第二个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支持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参政议政,要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的党外人士担任领导职务。卫生部领导班子的调整,正是我们党这一方针的具体体现。陈竺同志是一个国内外著名的医学家,有着丰富的医学知识和学术研究成就。他年纪比较轻,只有54岁。他曾经长期在中国科学院担任副院长,也具有一定的行政领导能力。他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是一个很合适的卫生部部长的人选。 [20:36] [高强]:这几个月,我们在一起合作得很愉快,团结得很好。我们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可以共同把卫生工作做得更好。陈竺同志作为卫生部部长是可以列席党的一些重要会议的,可以直接参与一些涉及卫生问题的重大决策。因为我们坚持依法决策、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比如说陈竺同志就列席了10月15日党的十七大开幕式。谢谢。 [20:38] [日本产经新闻记者]:请问卫生部的高部长,我听说中国很多的党干部看医生的时候不需要医疗费,请您介绍一下目前中国免费医疗的党干部有多少个?一共免除医疗费有多少人民币?刚才说的医疗体制改革之中,这样不公平的情况有没有改变? [20:39] [高强]:严格地说,中国没有免费的医疗制度,也没有特殊的享受完全免费的人群。我们保证的是基本医疗,是直接为了医疗治病而提供的一些服务费用。但是由于中国的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在保障医疗的水平上存在差距。对公务员除了保障基本医疗以外,还要提供一些补充的医疗保障。而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是采取企业和个人共同缴费的办法,保障的水平也相对比较高。而农村的合作医疗和现在正在进行试点的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现在保障的水平还比较低。中国政府今后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尽快提高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和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经过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我们要努力实现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统一。谢谢! [20:49]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我想问一下民政部李部长,我们知道民政部是负有社会救助职责的。现在我们国家的城市和农村还有很多贫困人口。请问民政部将采取怎样的措施来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在前一段,民政部曾经表示,到2020年要实现覆盖城乡的全民低保,您能否详细介绍一下全民低保的情况?谢谢。 [20:49] [李学举]: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这是各级党委和政府非常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各种原因,现在我国还存在着很多生活比较困难的群众。这些困难群众要保证基本生活,需要社会救助。这些年来,民政部着力推进建立一个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这个救助体系需要各项制度做支撑和保障。目前,已经建立了这样一些制度:第一,城乡低保制度。第二、灾民临时救助制度。第三,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第四,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第五,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另外,还建立了医疗、教育救助制度,住房救助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有效地保证了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目前通过这些救助制度的实施,中国大约有1.5亿以上的群众得到了不同的救助。 [20:52] [李学举]:目前,在中国城乡建立的低保制度,这是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一项制度。城市低保制度是1997年开始建立的,到现在已经有十年的时间了。现在,城市低保的人数基本稳定在2200多万。农村低保制度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今年在全国开始建立。目前进入农村低保的人数已经达到了2500多万,估计到年底的时候,能达到3000万。 [20:55] [李学举]:这两项制度的实施,基本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我们也将按照十七大的精神,进一步做好城乡低保和各项社会救助工作,逐步实现“人人无饥寒,寒室尽欢颜”的和谐局面。谢谢! [20:55] [美国之音记者]:我在北京进行采访的时候碰到一位复转军人,他说去年以前每个月工资只有三百多块钱,去年是六百多块钱,他们家三口人,生活非常困难,请问政府在这方面怎样改进工作,落实这一部分人的的生活。 [21:00] [李学举]:优抚对象和复员转业军人,不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是作出贡献的。中国政府历来非常关注这一部分人群的生活,采取了很多政策和措施。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部分退伍军人的生活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们也提出了这样、那样的诉求。对他们的各种不同的诉求,各级党委和政府非常重视,通过多方面的调查研究,通过多方面的论证,已经和正在研究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比如提高他们的优抚恤标准,出台有利于他们的住房、医疗、再就业等诸方面的政策。通过各方面的社会救助,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目前,他们的诉求绝大多数已经得到了解决,已经采取了非常实际的措施。据我了解,复员转业军人对业已出台的一些政策非常欢迎、非常拥护,因为这些政策基本惠及到他们的身上,基本能够解决他们现存的一些实际困难。谢谢! [21:01] [人民日报记者]:请问仇部长,这两年房价上涨很快,很多人抱怨买不起房子,政府如何看待这个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谢谢。 [21:02] [仇保兴]: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的房价上涨得比较快,这是一个事实。要调控房价,应该分两个部分:首先,要保证有效供给,就像您刚才提到的,对低收入人群提供足够的房源和采取有效的措施。其次,要利用各种宏观调控工具来调控房价。中国政府解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采取了四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根据我们的统计,截至去年底,我们在廉租房制度上的投入已经达到了71亿人民币,解决了三十万户低保人群的住房问题。今年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国务院要求,今年底,对低保家庭中的住房困难户,基本做到应保尽保。二是提供经济适用房,每年大约1.5亿平方米经济适用房投入使用,到现在为止,已经解决了1600多万户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 [21:09] [仇保兴]:三是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制度。到现在为止,一共累计归集了14000多亿人民币的公积金,已经向交存职工发放个人住房贷款近8000亿,4000多亿被职工提取用于买房,4000多万职工的住房问题通过公积金制度得到改善。四是推进棚户区改造,全国大概有集中成片棚户区1.5亿平方米。这项工作正在加快推进。最近国务院又下发了24号文件,强调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预计在今年、明年、后年这三年内,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投资将呈翻番的趋势。对于房价趋高的问题,中国政府也制定了许多措施,我们有能力解决好这个问题。除了增加有效供应,还要着力控制投机性的住房需求,从这两个方面同时入手,我相信房价就能够趋于比较平稳。谢谢! [21:17] [金融时报记者]:我想问高强书记一个关于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问题。我们看到,这是卫生政策方面一个很重要的方向,但是很多专家认为,现在中央政府投入的资金还是比较缺乏的,还是不够。中央政府以后几年有没有可能提高在农村合作医疗方面的投资? [21:17] [高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既是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这项制度从2003年开始试点,然后逐步推行,进展得非常迅速和顺利。到今年上半年统计,这项制度已经覆盖了中国84.9%的县和82.8%的农村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农民,因病就医的比例明显提高,农民看病负担明显减轻,而且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问题得到了明显缓解。在这项制度建设中,我们坚持的是“低水平起步、逐步提高”的方针。而且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实行了不同标准的筹资政策。2003年,中西部地区试点开始的筹资水平是每人每年30元,到2006年,就提高到每人每年50元。明年这项制度将基本上覆盖所有的县。而且我在这里还可以向大家提前透露一个信息,中国政府决定明年还要进一步提高政府对于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水平,提高医疗保障的水平。谢谢。 [21:20] [中央电视台记者]:我想请问劳动保障部的田部长,我们知道现在有很多的农民进城工作,对于这些农民在城市里的保障是怎样的情况?他们在城市里交纳了医疗保险或者养老保险之后,再回到农村后或者到其他城市工作的时候,他们已经交纳的保险是否可以继续享受?谢谢。 [21:21] [田成平]:广大农民工在我们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当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也为我们的城市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广大农民工进城务工以后所碰到的各种困难是高度重视的,去年已经专门为此发了一个国务院的5号文件,中间就是要解决农民工所面临的若干项具体问题。 [21:25] [田成平]:具体说到你刚才提出的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我们现在主要是抓这样几项工作:一是他们的工伤保险。既然他在工作单位就业了,有了工作,首先要解决他们一旦发生了工伤以后怎么办的问题,所以首先要解决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问题。二是要解决好农民工的医疗保险问题,重点解决他们在城市务工期间的大病医疗费用问题。目前为止,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和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都有三千多万人。我们下一步还将努力推动这项工作的进展。至于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这就比较复杂了,因为有些农民工经过多年城市生活,会进入城市职工的队伍,将来会参加城市职工的养老保险;有些农民工在城市做工几年之后又回到了农村,还是靠他家乡的土地和家庭来保障,情况是不一样的。针对农民工这种在城乡之间流动性很强的特点,我们正在制定一种以个人帐户为主、可转移、可携带的养老金办法。这种办法已在全国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开展了试点。我们争取使农民工这个养老保险办法能够很快完善。谢谢。 [21:25] [央视国际网络记者]:请问田部长,也是代表广大网友,特别是即将走出校门或者刚刚走出校门的青年网友问一个问题。从明年1月1号起,我国将正式实施《就业促进法》,请问劳动部将会有怎样的具体措施来推动《就业促进法》的实施?谢谢。 [21:25] [田成平]:《就业促进法》将从明年1月1日开始实施,我们认为,要使这部法律在实施的过程当中能够比较顺利,应当全社会、劳动保障部门、每一个求职者共同努力。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讲,我们要加强对《就业促进法》的宣传,让全社会都了解这个法律。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时候,要把就业问题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发展那些就业容量大的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有关部门要努力落实《就业促进法》规定的促进就业的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等。从我们劳动保障部门来讲,主要是做好对就业者、求职者的各项就业服务、职业介绍的工作。我们的职责是在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之间建立起一座便捷的桥梁。从求职者本人来讲,也要转变就业观念,加强学习,提高技能,增强自己就业的能力和本领。通过大家共同努力,我们希望从明年《就业促进法》实施之日起,全国的就业工作、就业形势会变得更好。 [21:29] [外国记者]:我的问题是问给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的。您刚才提到对于13亿人口,对于那些农民工,要为他们提供工伤保险,我想知道,在一些高危行业,享受这项工伤保险的农民工的比例是多少?特别是煤炭、建筑业,还有矿产等这些比较危险的行业当中,是不是所有的职工都能够被工伤保险所覆盖?如果没有的话,这方面主要的困难是什么? [21:30] [外国记者]:第二个问题,我看到了一些统计数据表明,在农民工当中,一些女性获得的收入要比男性农民工少,对于这个数据您是怎样看的?如果是真的,您是否认为这是中国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怎样解决? [21:30] [田成平]:我国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保险是一项强制性的社会保险,每一个企业都应当为他的职工办理工伤保险。现实的情况是,我们的一些大中型企业,管理比较规范的这些企业,基本上都为他们的全体职工办理了工伤保险。以煤矿为例,你刚才讲了,煤矿是高危行业,我们全国的大型煤矿,全部为他的职工,包括在煤矿工作的农民工,都办理了工伤保险。我们的建筑业,我们的大型建筑公司,也都为在建筑业工作的职工办理了工伤保险。但是,众多的小企业为职工办理工伤保险的情况就不那么好,不那么乐观。对此,我们劳动保障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各行各业、各类企业办理工伤保险的督促检查力度。 [21:32] [田成平]:到目前为止,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职工1.15亿人,每年大约还能够增加1000-2000万人左右。工伤保险的情况就是这样。 [21:34] [祝寿臣]:最后一个问题。 [21:34] [美国侨报记者]:我有一个问题想请问高强和田成平两位部长,中国要建立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险体系和社会福利保险体系,但是在美国,这两个体系现在暴露出非常非常大的问题,美国的社会安全制度有人预言说快要破产了,美国的医疗保险体系使不少人很难承担。在中国这两个关系到老百姓生活最大的社会保险体系中,中国应当走出一条什么样的路来? [21:35] [高强]: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的国情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具有很大的不可比性。美国人均的卫生费用是5700多美元,而中国人均卫生费用只有70多美元。而美国的人均期望寿命是77岁,中国的期望寿命是73岁,相比起来,中国的卫生事业投入少、产出多、效率高。 [21:37] [高强]:我们不能走美国的医疗卫生发展道路,甚至连很多美国的朋友也认为,美国的医疗卫生所付出的代价是太大了。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中国的卫生事业发展和医疗保障事业的发展,只能走低水平、广覆盖、保基本、逐步完善、逐步提高、逐步发展的道路。 [21:38] [高强]:我们当前需要完成的首要任务是为城乡所有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够尽快使城乡所有居民都能够参加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障。我想,这个目标用不了很长的时间就会实现。在这个基础上,政府也要不断增加投入,社会和居民也要不断地增加投入,继续不断地提高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的水平。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到2020年,我相信在中国的大地上,会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具有相当水平的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制度。谢谢。 [21:39] [田成平]:从保障人民群众医疗需求的意义上来讲,我们应当把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和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药品生产和流通体制的改革同时配套推进。刚才高强部长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就讲到了,发改委和卫生部牵头正在制定一个计划,即各项改革综合推进的计划。我们在工作当中,把它简称为“三改并举”: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疗保障改革、药品流通体制改革配套推进。我相信会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卫生需要的一种体系。谢谢! [21:41] [祝寿臣]:今天的采访到此结束,明天晚上8点还将在这里举行一场集体采访,主题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新形势、新任务”,欢迎各位记者参加。非常感谢今天接受采访的五位代表,感谢各位记者前来采访,祝大家晚安,再见。 [21:41] [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今天的集体采访网上实时报道到此结束。谢谢! [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