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刊发题为《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消息,标志着中断11年的高考制度正式恢复。
那时,中共十七大代表、安徽省芜湖市委书记詹夏来还是安徽淮宁农村的1名电工。这则消息改变了他的人生。
詹夏来1978年参加高考。“我只有初中学历,复习了整整一年,常常没有睡觉的时间。”回忆当年备考的情景,今年52岁的他感慨万千。
1977年冬天,在邓小平的过问和布置下,高考大门重新打开,570万考生走进考场。如果加上1978年的考生,两届考生共有1160万人。
来京出席十七大,詹夏来发现仅安徽代表团里当年受益于高考制度恢复的代表就不下5位——安徽省委政法委书记徐立全、安徽省委组织部部长段敦厚、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沈卫国、安徽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桂建平、安徽省亳州市委书记邵国荷……
这批30年前的大学生如今广泛分布在各代表团,他们要么主政一方省市,要么领衔某个部门,成为党政队伍的中坚力量。
“高考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我们就是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1978年作为应届高中毕业生与詹夏来同时进入考场的十七大代表、中国建材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寿说。
高考制度恢复前,上大学要层层推荐,要“开后门”,很多人才被埋没。因此,30年前的高考考场上,考生年龄差距很大。
彭寿考取武汉建材学院(现武汉理工大学)后,发现班上最小的同学15岁,最大的30多岁,有的在剧团工作,有的在工厂,有的在部队。现在,有些同学已退休了,但大部分还活跃在全国各个领域,很多是业务骨干。
詹夏来对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感触最深。他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就要发展教育;国家繁荣发展,要靠人才。培养好人才,与实现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有直接关系。提高人的素质,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关键意义。
“恢复高考不是简单地恢复了一种考试制度,而是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建。”彭寿说。
“我们这一代人把握住机遇,走向了公平竞争的良好开端,国家建设也走上了正轨。”今年47岁的彭寿同时担任安徽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他说,中国现在是世界最大的玻璃生产国,今年他本人也被推选为国际玻璃协会11个执行委员之一。中国成为第一个进入该协会的发展中国家。
十七大代表、教育部长周济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制度的不断深化,中国高考制度不断完善,过去30年来大中专学校共录取3600万人。中国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今年,中国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约1010万,计划招生数567万,均创历史新纪录。
“没有高考,就没有我的今天。”这是30年前参加高考的十七大代表们普遍发出的感叹。
詹夏来说,30年前他收到安徽大学中文系录取通知书时,他心里是这么想的:“国家有好政策,自己应该有信心。”而今,听到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詹夏来和彭寿都表示“前方还有更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