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再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体现了我们党指导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重要转变。报告明确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这指明了又好又快发展国民经济的方向和任务。
贯彻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的保证
报告摘要
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专家解读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从经济发展方面看,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在这样的条件下,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三个转变
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报告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首要任务和措施。这是针对当前全球经济竞争基本格局和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基本要求提出来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保证优先发展现代社会先进生产力,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全面发展。
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通过一系列发展战略才能实现。
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增长与资源、人口、环境的关系处理好了,经济才有发展的前景。所以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二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现象没有改变。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所以十七大强调要把解决“三农”问题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是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报告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提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高度来强调。要求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政府要制定和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
四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根据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仍然是非常艰巨的任务。党的十七大要求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同时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又好又快发展的制度条件
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加强制度创新,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它还很不完善。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要求,我们要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应该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城乡统一的市场经济体制;它必须能够促进生产力快速、稳定、健康、持续发展;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一个与所有制改革相适应的、保障公有制经济和职工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的、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基本形成、生产力获得了较大发展、经济和社会结构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下,社会经济成分、经济组织、资源整合和企业组织形式、就业和分配方式、各阶层的利益关系等都出现了多样化的格局,资源配置、利益协调、工作和生活保障等方面出现了比较多甚至比较突出的问题。所以,报告强调要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并要求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
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结合起来。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我们要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控制力、影响力;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同时要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把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结合起来。应该根据构建和谐社会各方面的具体任务,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经济发展的具体要求。和谐社会强调各阶层各方面群众利益的兼顾和协调,强调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因此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具体实践中,要特别重视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扩大和协调各阶层各方面群众利益的体制和机制。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因此经济发展要保护和扩大人民群众的环境利益。
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一方面必须保证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又要控制自发的市场机制可能产生的消极作用。现实生活中市场机制的消极作用可能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于市场经济制度不完善,二是来自于人们对市场机制的不合理利用和干预。对市场机制的干预,可以出现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扩大人民利益的后果,也可以出现阻碍生产力发展和损害人民利益的后果。因此,要坚持按照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标准来衡量市场机制,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完善市场机制结合起来。强化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在调控市场经济时的指导作用,完善对市场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的程序和制度,改善宏观经济管理。
把坚持独立自主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
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十七大明确要求,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这为我们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指明了方向。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各地经济包括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领域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包括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投资全球化以及区域经济合作日益加强等在内的经济全球化加快了发展步伐。各个国家的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开展竞争与合作,经济资源在全球市场流动和重新配置。国际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经济全球化发挥着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尽管不同国家获得的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别,但都在追求全球范围内由市场机制带来的利益。一个国家如果把自己孤立起来,不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只会越来越落后。因此,在保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方面和重要途径。
报告要求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我们必须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发展服务贸易;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提高利用外资在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的效率。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注重防范国际经济风险。各类企业要面向全球市场的经济发展趋势,调整经营决策和管理决策,积极开展全球化经营,加强自主创新,提高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提高产品质量,打造知名品牌,全面提高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大事记
2003年
8月3日温家宝主持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座谈会并讲话,提出要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子。
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首次发布有关农民增收的一号文件,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
2004年
3月11日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
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5年
3月2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温家宝在会上强调,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努力将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
3月12日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举行。胡锦涛在会上讲话,强调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的根本途径,要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自主创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
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6年
2月13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4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要求把中部地区建设成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使中部地区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
5月2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
2007年
3月19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尽快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5月23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指出:要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宏观调控重点,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李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