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权威解读十七大报告的十八个新亮点
2007-10-26 09:12:22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亮点之七:首次提出“人均GDP翻两番”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这一新目标特别鼓舞人心。专家认为,十七大报告在十五大、十六大所勾画蓝图的基础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使得这一宏伟目标更加丰富、更加完备。

  甄小英认为,人均GDP反映的是国民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新目标充分体现出党将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的战略部署,表明我们党对小康社会的认识有了深化和拓展,更加符合时代潮流,更加顺应民意。

  甄小英分析说,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等一系列要求,为今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道路。

  亮点之八:“生态文明”首次写入报告

  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人们注意到,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又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理念。

  中央党校研究室辛鸣博士认为,与十六大相比,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使得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更加全面。蔡霞认为,把生态文明纳入到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之中,显示出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反映出我们党不只是想着创造当代的政绩,还要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着想。

  中央党校哲学部主任庞元正认为,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具有广泛的党内民意基础,必将极大推动中国现代化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庞元正告诉记者,2006年底由他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科学发展观与当代中国文明建设研究”课题,对全国2000名县处级以上干部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全面发展的内涵应主要包括什么”一项问题下,选择“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五项内容的高达77%,远远高于其他组合。

  亮点之九:“政治体制改革”增添新内容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以往的“制度化”、“规范化”的基础上,又增添了“程序化”的内容;扩大人民民主权利方面,增加了“表达权”的内容;将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在民主政治方面,十七大报告中让人眼前一亮的新举措有很多。

  甄小英认为,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以前的提法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十七大报告则变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这一表述的变化反映了执政党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决心。政治体制改革应该如何深化?甄小英认为,十七大报告明确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一个方向、一个根本、一个目标,即: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以及保持社会稳定有序为目标。

  甄小英指出,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深化了对人民民主的认识,把人民民主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明确提出要“扩大人民民主”。同时,民主政治制度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了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内容。这样,我国政治制度包括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还包括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民主的实现形式由此进一步丰富,把选举民主、协商民主、自治民主形式有机结合起来。

  亮点之十:吹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

  文化部党组书记、副部长于幼军认为,十七大报告在文化方面的新亮点有三:一是首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向全党发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二是首次明确把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提出来;三是强调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

  于幼军认为,这些新论断、新要求的提出,充分表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文化建设摆上了空前重要的位置;显示了我们党在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影响力的决心和信心;展示了我们党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勇于和善于吸收一切优秀的外来文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服务的开放心态和博大胸怀。

  中央党校文史部副主任周熙明指出,如果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灵魂,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多元社会文化中的主导地位,并将之贯穿于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形成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亮点之十一:首次单列篇章阐述“民生问题”

  十七大报告强调,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蔡霞说:“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人民的‘幸福安康’一词,让人感到特别的温暖。”她说,在党的大会报告中,过去我们一直是把民生问题作为经济建设问题的一部分来写的,单独列出来写还是第一次。这表明中国的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民生正成为我们党工作的重点。这是中国发展进步的一个标志,显示出我们党对现代化的认识更加深刻。

  亮点之十二:“初次分配”也要体现公平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级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十七大报告首次单列一章,对关系民生的社会建设进行专门阐述,许多提法都是在党的代表大会上第一次出现。

  对于分配制度改革中的新举措,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认为,其用意在于遏制近年来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这显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党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努力实现社会公平。

  对于财产性收入的新表述,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认为,这意味着老百姓的收入将不光来自工资,国家还将创造条件增加百姓的多元化收入。这有利于增加百姓财富,能使大多数人成为中等收入者。
 
【专题】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来源: 半月谈   作者: 薛凯 孙爱东 林双川 赵利根 秦交锋 编辑: 余伟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