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中央党校教授韩庆祥解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007-11-07 18:38:0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韩庆祥]十七大报告我在读的过程当中,和你感受是一样的,一个是创新,一个是活力。我想从历史来谈谈这个问题。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多年,应该说封建社会,我们的历史也在发展、也在进步。如何来分析呢?我从两方面来分析。一个是权利结构。一个是权利方式。

   在封建社会,权利结构我概括为政治权利过大,而社会力量、经济力量微弱。按道理,一个社会结构里三大力量是相互支撑、相辅相成的。但是在封建传统社会,包括计划经济年代,政治权利是至高无上的,经济力量和社会力量比较微弱。

   比如计划经济年代,大政府、小社会,每个人都是单位的人,都是组织的人,都是社会的人,从摇篮到坟墓这一生,基本上我们的组织和单位给我们安排好了,上什么学,到哪里工作,拿多少工资,住什么房子,都是组织和单位安排好,从这里可以看出大政府、小社会。经济是大政治、小经济。过去我们的经济是命令经济、审批经济、权利经济、行政经济,不管怎么来概括,一句话,权利在经济领域当中是干预产供销的,影响经济很多环节。从这里可以看出,也是政治权利过大。

   第二,我用权利方式来分析封建社会。有什么样的权利机构,必然会有什么样的权利方式。那样的权利结构必然会产生这样一种权利方式。我概括为四句话:权利至上、自上而下、逐级管制、缺乏制衡。正因为权利至上、自上而下,所以运作当中,主要功能就是管制、控制、约束。正因为权利至上、自上而下、逐级管制,对那种权利往往缺乏有效的制衡。

   韩庆祥:十七大报告可以分为三大“板块”

   [主持人]十七大报告分12部分,12部分各代表哪些内容,您谈谈。

   [韩庆祥]整个十七大报告,一个导语,12个主体部分,还有一个结语。这里面是一个完整的有逻辑的框架,我分成三大板块。第一个板块是导语,主要讲报告的主题,第一部分到第四部分都是围绕着主题而展开的。这个主题,我认为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第一,对十六大以来,对各项工作成就的一个总结,同时梳理一下问题。第二,通过对29年来的改革历程做一个理论的梳理和分析,得出一个结论,这29年我们取得很大的成就,根本原因是我们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提出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体系。第三,科学发展观。第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二大板块,从第5部分到第11部分,可以看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军事的、国防的、外交的,还有和平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

   第三大板块,包括第12部分和最后结语。主要包括两部分:1.以改革开放的创新精神推进社会主义建设。2.我们党要树立忧患意识。首先提出旗帜,然后提出思想,再提出目标,再提出布局,最后是领导。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首先要放在第一位,它是目标、是方向,是我们共同的基础、共同的信念、共同的理想。

   韩庆祥:报告以“忧患意识”结尾具有重要意义

   [主持人]您怎么看结语?值不值得单附一章呢?

   [韩庆祥]这个结语是很有力量的。我们写文章,核心力量很重要,但是开个好头和有个好结尾都非常重要。报告结尾是忧患意识。党的几次代表大会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在结语部分都要强调忧患意识。看看十六大、十五大报告,忧患意识都强调了。十七大报告后面也讲忧患意识。它的意义在哪里呢?我的理解,它的意义主要是两点。

   第一,面对过去。第二,面对未来。面对过去的意义在哪里呢?从1978年到今天29年,从今天来看,它就是过去了。这29年,我们确确实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生产力发展,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们的神六也上天了。面对这么巨大的成就,我们对改革开放满怀信心。

   但是这29年,我们取得的成就有多大,我们的问题也有多大;我们的进步有多大,存在的问题也有多大。这29年,我们有快乐,我们也有烦恼。

   就像美国哲学家说的,肚子吃饱以后会产生无穷无穷的烦恼。环境污染、贫富差距拉大等。面对这样的情景我们应该有忧患意识,我们应该居安思危,我们不能骄傲自满。

   第二、面对未来。2007年到2020年这13年,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任务很艰巨,困难很多,挑战也很严峻。这13年既是我们发展的快速期、黄金期,也是各类矛盾的突发期。可以说,我们已进入风险社会,有些事情稍微处理不好就会成为风险事件。面对未来,中国共产党人要牢牢记住居安思危,千万不能骄傲自满。千万不能像有些人那样快乐主义、享乐主义,如果那样,会丧失29年来的成果。

   韩庆祥:回顾伟大历史进程需着重理解三个核心观念

   [主持人]十七大报告里讲“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网友时间:报告把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做了回顾,把三代领导集体的贡献做了梳理,我们该如何理解?

   [韩庆祥]看来网友对十七大报告很关心,看得很细。十七大报告发表以后,网友和民众、学者都很关心,评价都很高。这个问题怎么来理解呢?吃水不忘打井人。我们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能忘记前人的铺就。我是搞哲学的,哲学是一门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智慧和方法的一门学问。这29年,如果要从哲学来讲,要抓本质,要抓规律。个人认为,要想把这个问题讲清楚,需要着重理解三个核心观念。

   第一,动员参与。在邓小平 执政时期,那个时候改革开放的主要特点就是动员参与。为什么?因为1978年以前我们社会主义实践虽然取得很大的成就,但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文革”十年,使我们中华民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但用哲学眼光来看,也不完全是一件坏事,我们得到一个很重要的启示,中国必须改革,中国必须开放,中国必须发展。“文革”十年有一个命题是具有标志性和感召力的,什么命题呢?归根到底一句话:造反有理。所以1978年,邓小平同志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用一个新的命题取而代之,这个命题也是具有标志性和感召力的,而且这个命题在各地的标牌上写得很大、很亮,这个命题就是“发展才是硬道理”。

   韩庆祥:十七大报告里提出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

   [主持人]网友“奋发有为”问,您能不能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谈一谈这次大会主要在哪些方面实现了重大的理论创新?

   [韩庆祥]马克思与中国化概括来讲有两大成果,一个是毛泽东思想,这是改革开放以前的。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体系,这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大最新理论成果,一个是邓小平理论,一个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个是科学发展观和其他战略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先不说,因为网友提出的问题是十七大报告里有什么理论创新,我就回到科学发展观这块。

   要理解十七大报告里边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创新,我们必须明白中国共产党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而这个历史起点就是整合各种合理要求,凝聚一切积极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通过整合凝聚达到两个目的,社会活力、社会和谐。为了这个新的起点,为了活力与和谐,十七大报告里提出一系列的理论创新成果,比如说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新的内容。

   韩庆祥:十七大报告行文简洁、朴素、务实

   [主持人]网友“十七大报告”:这次报告的很多文风、语气比较大众化,让大家一听就懂,不是做得很高深的样子。您是否也注意到了?

   [韩庆祥]我也有同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执政历来,最大的执政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体现在方方面面,体现在经济方面,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体现在政治方面,推进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体现在文化建设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人心。体现在社会建设方面,以民生建设为重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当然也体现在文风、文字表述方面。因为这个报告是让群众读的,让群众来理解的。与十五大、十六大报告相比,文字少了一些,行文简洁、朴素、务实。为了使大家更好的理解,很多话写得很精彩,比如“让权利在阳光下运作”,比如“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老友所得、住有所居”,这五句话讲的就是五大难。第一个是上学难。第二个是就业难。第三个是看病难。第四个是住房难。第五个是保障难。我觉得这也是报告里以人为本意识的一种体现。

   [主持人]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节目就要告一段落,感谢广大网友对这个话题的关注,也感谢韩老师的做客,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韩庆祥]各位网友,再见。

 
【专题】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来源: 中新网   作者: 编辑: 余伟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