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迹象表明,大部门体制改革日益临近。权威人士透露,目前,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实行大部门制的具体方案,“方案可能会在今年两会时提交审议。”
大部门体制,是指把业务相似、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合并,集中由一个大部门统一行使。专家指出,通过政府机构职能整合,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方案在抓紧研究制定
2008年“两会”期间,可能会审议设立能源部的方案,“能源关系经济大局,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可再生能源等在内,涉及广泛,如果统一管理更能提高在平衡供给需求方面的效率。”上述人士指出。
有关人士日前称,根据十七大的要求,改革行政管理部门,实行大部门制,已成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将成为2008年中国改革的重点工作。
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召开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决定,建议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为会议的主要议程之一。
其实,实行大部门体制的想法由来已久。有关人士透露,早在2007年初,有关部门就通过召开研讨会、咨询会等形式,研究探讨实行大部门体制的可行性。
专家建议,应整合农业、交通、社会保障、能源、国土资源、文教卫等管理要素,形成大部门体制的普遍化。例如,突破小农业的狭窄思维,实行包括农林牧副渔和农田水利等综合管理的“大农业”模式。
专家还建议,大部门体制改革应首先在小范围内试点,通过试点总结经验教训;然后进一步推广改革,“更大范围的机构整合可能会出现在2009年。”
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
专家指出,实行大部门体制管理,可以大大减少政府部门之间的交叉重叠,改变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状,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实行大部门体制改革是为了适应经济的现代化和社会化要求。政府各部门联系日益密切,更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统筹协调行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专家称,大部制一方面可以精简政府机构,减少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和权限冲突,简化公务手续;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横向协调困难,裁撤议事协调机构,有利于建立统一、精简、高效的符合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要求的现代化政府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进行了五轮政府机构改革。但至今仍未彻底摆脱计划经济时代的管制型、全能型政府痕迹,主要表现为部门设置仍然偏多。
目前,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共有28个,特设机构1个、直属机构18个、办事机构4个、部委管理的国家局10个、直属事业单位14个,另外,还有100多个议事协调机构。
但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政府组成部门一般都不超过20个。比如美国
部级机构只有15个、英国18个、法国18个、德国14个、日本12个、韩国18个、新加坡15个。
有关统计显示,目前,国务院部门之间有80多项职责交叉,仅建设部门就与发改委、交通部门、水利部门、铁道部门、国土部门等24个部门存在职责交叉。另外,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管理涉及14个部委。
而行政职能错位和交叉给经济带来了副作用,研究表明,1999年至2005年间我国行政成本对经济增长作用达到负的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