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大出书《地方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简明读本》,讲解如何管好政府的“钱袋子”,人大调查组发现目前地方人大预算审查普遍实质性监督不够,挤占、截流、挪用、浪费预算资金的现象频频曝光。(2月25日 《南风窗》)
其实,何止地方人大预算审查普遍实质性监督不够,每年全国两会,都有许多代表抱怨对预算报告看不懂、弄不清、搞不明白,发出“审查预算报告形同虚设”、 “看了等于白看”等慨叹。由此看来,人大代表预算审查权,长期被虚化、边缘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所谓公共预算,本质就是强调公众参与并向公众公开,接受公众的监督。更进一步说,纳税人每一个铜板的去处,都应该是公开通明、清清楚楚的。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人大代表,对财政预算的审查,本应是严格、细致、明晰的,来不得半点含糊。预算审查成为一本糊涂账,沦为一种程序和一种形式,这除了财政报告本身不透明、不具体和代表看不懂等因素外,还有一点就是代表缺乏看懂报告必备的知识素养。因此,当下培训他们具备应有的财会知识、操作方法,实乃当务之急。
上海的做法,无疑是值得各地乃至全国人大借鉴的。要是各地和全国人大都像上海这样,代表经过培训,不仅看得懂、弄得清预算报告的来龙去脉,而且还能从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进而质询政府,相信挤占、截流、挪用、浪费资金等现象是能得到有效遏制的。
毋庸讳言,上海人大积极推动预算审查改革,包括让人大代表掌握预算审查方法、结合事权监督财权、组织代表参与预算审查监督、预决算草案预审关口前移等,无疑是一种突破。阳光财政说白了就是公开与规范,以公开促规范,以规范助公开。把预算放在阳光下,让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了解政府的钱从哪来到哪去,这是反腐防腐的最好办法,也是建设公共财政的有效途径。
但愿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不再发出“预算审查形同虚设”等感慨,不辱使命,行使好人大代表的核心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