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直播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记者招待会。王祥摄
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以来,法律草案公布征求社会意见,全国人大代表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绝大多数代表团组会议对境外记者开放,大会开设“网上新闻中心”……开放,正成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鲜明品格。
开放,增强了决策和立法的程序合理性,给各种利益主体搭建了一个更广阔的协商和对话平台。
开放,保障了公民知情权和政治参与权,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运作置于“阳光之下”,提醒执政者和普通公民,不要忘记各自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透明度”增强
●开通网上新闻中心
●电视网络直播会议
●为中外记者提供更大空间,更多服务
每年早春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人民大会堂都会成为世界最大的“新闻发布厅”。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中外记者,将这里发生的一切告诉世界。
“提交采访申请、查看驻地信息、了解日程安排。”2006年2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网页正式启用,网上新闻中心给中外记者提供了“绿色通道”。
每天公布议案、建议数目,网上“数字地图”将代表驻地公之于众,卫生部、科技部、建设部等部门及时就代表的问题公开回应,人事部等部门赶到代表驻地现场办理建议……会议期间,网页最大浏览量达220多万次,记者亲切地称它“不下班的新闻中心”。
2006年,西藏代表团等首次开放,33个代表团、35次代表团团组会议向境外记者敞开大门;增加大会现场直播场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报告常委会工作首次进行电视直播;每天向媒体提供议案清单,帮助记者发现新闻线索。
2007年,首次对外公布各个代表团驻地的详细地址,首次公布各代表团新闻联络员的电话,首次提供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英文版……
“我们力求在采访安排上更加开放透明、在记者服务上更加便捷高效、在会议报道上更加民主和谐,向国内外展示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负责人如是说。
2007年3月7日上午9时,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北京代表团、上海代表团分别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团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会场一角,几台电脑依次排开,伴随着速记员飞快的记录,会场上代表的每一句发言,随即发布在“人民网”的网络直播平台上,这是全国人代会首次通过网络直播代表团审议过程。
“公开、透明,既是对人民群众知情权的保障,更是对代表履行职责、参政议政最好的监督。”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罗益锋说。
资料图片:2007年3月16日11时,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会结束后,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三楼大厅会见中外记者。这是中国政府网、新华网在进行现场直播的工作人员。新华网陈竞超摄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张征说,政治生活透明度增加,使人代会越来越开放;求真务实的会风直接表现在新闻报道较以往更为务实、贴近民生。“拉近了人代会与老百姓的距离,提高了人大代表在百姓心中的分量。”
《中国记者》杂志万智炯说,过去,人代会就像一场国家级的新闻发布会,是新闻滚滚而出的富矿。而今,民众一年四季参与网上调查、在线论坛,使人大更体现出国家对民意的反馈,而不是自上而下的传声筒。
更开放的人代会,给外界更多机会透视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让海外媒体能够更集中准确地反映中国状况。
曾有境外媒体担心,2005年人代会有关审议反分裂国家法草案的透明度会不高。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3月8日出席会议的代表刚刚听取了关于反分裂国家法草案的说明,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台湾6个代表团审议相关内容的团组会议一起对中外记者开放,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坚强决心。
人代会透明度的增加,使群众与代表的沟通更加通畅,群众对代表履行职责的监督也更为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