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浙江发展速度全国瞩目,在这种情况下,不少网民十分关心浙江省的环境质量,你能不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赵洪祝:浙江省是人口密集、工业密集、环境容量比较小的省份,同时又是全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生态环境最好的省份之一,在节能减排上可谓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因此,省委、省政府非常关注并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有关政策措施,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积极运用“倒逼”机制,引导企业和社会做好节能降耗工作。从2006年开始,省政府与11个市签订年度节能目标责任书,各市政府与其所辖的县(市、区)和相关企业也签订了责任书,把节能降耗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体系,大力实施节电、节水、节地、节材等政策措施。我们大力推进生态省建设,研究制定了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意见,部署和实施“991”工程,在9个重点领域,采取“9个一批”的工作抓手,加快实施100个循环经济项目;制定实施了“811”环境污染整治计划,对8大水系及运河、平原河网和11个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开展为期3年的环境污染集中整治,并全面推进流域、区域、行业、企业的污染整治。2004年以来,全省痛下决心,共限期治理3610个项目,关停转迁2419家企业。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率已达64.5%,17623个自然村开展了生活污水治理。
(背景资料:2005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为0.9吨标准煤,居全国第四;2006年下降到0.87吨标煤,同比下降3.52%,列全国第三。2007年下降到0.83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4.5%和4.6%。据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公布的全国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报告,浙江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87.1,居全国第一位。据中国科学院公布的《2006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称,浙江可持续发展能力列全国第四位,节约指数列全国第三位。)
主持人:谈起创新强省,离不开一个话题——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在浙江这样一个民营经济大省,其重要性肯定不言而喻。
赵洪祝:是的,浙江是一个以制造业为代表民营经济大省。目前我省已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战略,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品牌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积极构筑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广大科技工作者为主力军、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新体系,变“浙江制造”为“浙江创造”,着力打造创新型省份。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制定实施相关政策,建立健全科技工作“环境、人才、平台、项目”四位一体、相互促进的体制机制,促进政府科技管理工作由重项目管理向重综合管理转变,由重审批向重培育转变,由被动受理向主动设计转变,由重前期立项向重全过程管理转变,由重经费分配向重使用绩效转变。这里举一组数字,2006年以来,我们围绕《浙江省科技强省建设与“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专项和优先主题,共组织实施983个重大科技专项和优先主题重点项目,项目研发投入累计超过160多亿元。浙江还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杭州与宁波等4市成为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建设城市,6家试点企业成为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创建企业。
(背景资料:目前,浙江省已有国家高新开发区2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1家、省级高新技术主业基地46家,国家及部级重点实验室和试验基地45家,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18家。此外,浙江还有各类科技中介机构和组织3200多家,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及市、县分市场和专业市场120多家,风险投资公司30多家。2003年到2007年间,全省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为21.2万件和12.2万件,年均分别增长31.9%和32%。)
主持人:赵书记,浙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两创”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关系,您觉得哪些关系要特别重视加以处理?
赵洪祝:浙江省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意义十分重大,任务也十分繁重。要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在经济发展方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经济工作的主线,这里面确实有几个关系要处理好,有的前面我已讲过。一是处理好“增与减”的关系,同步实现经济增长、效益增加,同时消耗下降、污染减少;二是处理好“优与劣”的关系,争取优势变得更强,劣势转化为优势;三是处理好“物与人”的关系,坚持把发展与惠民统一起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和改善其生产条件为落脚点,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我在前不久的浙江省两会也曾讲过,要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处理好“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的关系,多做“雪中送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