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 由中石油股价“腰斩”引发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争论,成为今年两会内外的热点话题。一些代表委员坦言现行新股发行制度种种弊病,呼吁加快市场化改革进程,打击股市投机行为,维护健康金融秩序,让股市更加“清白”。
“资本优先”中小投资者中签“难于上青天”
“现行新股发行方式奉行‘资本优先’的原则,形成了机构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之间的不平等,也加剧了财产性收入的不均等。”全国政协委员刘汉元说。
按照现行发行机制,拥有巨额资金的机构投资者既可以参与网下询价配售,又可以在网上进行资金申购。而中小投资者只能参与网上申购,由于资金量小,几乎很难中新股,最终只能被迫从二级市场上以更高的价格买入股票,承担了较大的投资风险。
去年11月发行的中国石油40亿A股引来了3.38万亿元资金的申购,网上中签率1.94%。根据测算,投资者原则上需要86万元才能稳中1手,中小投资者中签机会渺茫,只能选择在二级市场上买入。而中国石油上市首日平均成交价高达45元,比16.7元的新股发行价高出了1.7倍,此后便一路下跌至24元附近,首日大量买进的中小投资者损失惨重。
“相比投入86万元才能稳中1手中石油,中小投资者如果想中签中小板新股,更是难于上青天。”刘汉元说。
发行价格有“指导”机构研究“功夫”难派用场
全国人大代表、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易敏利说,一个成熟的市场应该是由市场参与主体来确定价格,特别是有较强研究能力的机构投资者应在其中扮演重要作用。但我国股票发行的询价制流于形式,往往都有一个“窗口指导价”,机构投资者的研究“功夫”难以真正发挥出来。
统计显示,去年二级市场平均交易市盈率高达40倍至50倍,但是一级市场发行市盈率一般控制在20倍至30倍,这种巨大价差使得打新股“几乎稳赚不赔”。
根据证券机构统计,2006年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涨幅为83%,2007年以来新股首日涨幅平均高达140%,拓邦电子、宏达经编、中核钛白等股票上市首日竟暴涨500%以上。
“新股申购成为大资金最具可操作性的无风险套利策略。作为询价机构的机构投资者在巨大的无风险利益诱惑面前,往往放弃理性判断,报价远远偏离了公司的内在价值,丧失了理性引导市场定价的功能。”刘汉元说。
股价“暴涨暴跌”忧患潜藏扰乱正常金融秩序
易敏利说,新股申购目前的规则带来市场动荡,机构热衷于打新股,可能从二级市场临时抽掉很多资金,造成股市指数的大起大落。
由于发行价格未实现真正市场化,很多新股在上市首日便出现不合理的上涨。刘汉元说,这不仅容易引发后市股价大幅下跌的风险,也导致A股市场泡沫长期难以消除,助长了投机行为。
全国政协委员、海南嘉丰商融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童石军认为,新股发行制度的不合理给股价带来了暴涨暴跌的隐患和风险,不利于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在打新股无风险收益的驱动下,新股尤其是大盘蓝筹股发行期间,一些机构通过银行间市场进行资金拆借,带来资金拆借利率、资金流动短期内异动。统计数据显示,在机构投资者申购中国石油时,银行7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从2.5%一度飙升至15%,创下自银行市场建立以来的历史最高纪录。
“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总体的资金供求,干扰了正常的货币市场利率。因此目前的发行机制容易加大金融市场的动荡和风险。”刘汉元说。
向中小投资者倾斜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需“加速”
多位代表委员建议,新股发行制度应该向中小投资者倾斜,并同时加快市场化改革进程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刘汉元说,新股的无风险利润应该更多分配给中小投资者,这符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说法,而股市投资收益正是“财产性收入”的重要组成部份。
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认为,从长期来看,实现新股发行注册制是最终目标,但由于市场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运行机制尚不健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资本市场“新兴加转轨”的阶段性特征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对此,易敏利建议,短期之内可以采取措施尽量实现新股发行公平,而长期应该着手推进发行制度的市场化进程。
全国政协委员、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刘家强说,股市不稳定真正受损失的是中小投资者,从保护他们利益的角度出发也应该尽快改革新股发行制度。
“如果资本市场能够实现询价、发行价格和上市价格的完全市场化,那么上述一切问题都将不复存在。”刘汉元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