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北京3月5日电 “不必担心‘雷锋精神’已经远去,事实上它已经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并将永远传承下去。无论何时、何地,如果需要,你、我、他,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雷锋’。”今天是学雷锋日,也是我省首个志愿者日。“雷锋精神”成了我省的全国政协委员关注的话题,而经历过年初的雪灾,委员们对“雷锋精神”有了更多、更新的理解。
今年年初,包括我省在内的南方诸多省份遭遇了罕见的冰雪灾害。委员们为冰雪灾害中一个个动人场景所感动:很多市民自觉行动起来上街扫雪,为受困人员送水、送食品、送医送药,让出行不便的陌生人免费搭车等等。
“那段日子,到处都能看到‘雷锋’的影子。”陈重华委员说,当时她看到后很震撼,更深感欣慰。一直以来,有不少人在怀疑新时期还需不需要“雷锋精神”。“其实,学雷锋不一定就在特定的日子,也不一定在固定的场所,更不一定需要惊天动地。新时代的‘雷锋’们正在做的,其实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些小事。”
10多年来一直坚持结对扶助困难学生,并在多所学校设立助学奖学金的天正集团公司董事长高天乐委员说,这场雪灾唤醒了更多民众的公益心。新时期的“雷锋精神”,正在向全民互动延伸。不仅每一个人,企业也在学。企业中的“雷锋精神”,更多的是体现在企业的社会责任上。在自身不断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不断积累精神财富。
献血车旁的义务献血者,社区里的志愿者和义工,贫困地区的支教青年……其实,不管是叫“雷锋精神”,还是叫志愿者、义工,名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颗公益心。
不少委员认为,从现实到网络,迅速发展的志愿者行动,在反映当代青年自强自立,勇于追求个性价值的同时,也表达了他们面对经济大潮的冲击所具备的沉思与反省的能力。而雷锋身上所体现出的助人为乐、大公无私精神,恰恰是当前个人生活与价值多元化的时代所需要的。“雷锋精神”的存在,不仅能起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矫正社会不良风气的作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在付出爱心过程中得到精神享受,要使这种双向互动的人文关怀化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最需要的是从小就开始的德育教育。”骆少君委员认为,家庭和学校的德育教育都非常重要。她说:“我觉得我们有责任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如何懂得做人,对人要有礼貌,要有爱心,树立健康的社会价值观。当越来越多的人自愿选择成为社会爱心的传递者时,我们的社会也就会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