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几位女市委书记、女市长的身影格外令人注目。她们有的是从刚刚结束的地方两会上脱颖而出的政治新秀,有的是具有多年从政经验的“资深”女领导。
更多女性走上政治舞台,带来了政治文明的新风貌。无论是女市委书记、女市长,还是女人大代表、女政协委员,中国女性从政、参政比例越来越高,不仅说明女性政治地位的提高,也说明中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程正在加快。
中国市长协会女市长分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全国656个城市中有女性市长619人,其中正职女市长31人。而本届全国人大代表名单中,女代表比例又比上届提高了1.09个百分点。
近年来,在教科文卫领域、具有民主党派身份的女性越来越多地走入仕途。43岁的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巢湖市副市长罗平拥有博士学位,能说英语和德语,她还是一位民主党派人士,从政后仍在当地的高校兼任客座教授。
这位35岁当教授的知识女性一直以为自己会“在学术上留下痕迹”,但却“事与愿违”地在40岁那年成为巢湖市副市长。罗平说:“我现在最关心的是如何增加农民投入,实现城乡医疗、教育等资源的平等。”
为了克服“偏科”缺陷,罗平告诉记者,她目前还在抽时间攻读EMBA学位。她说这是为了获得“话语权”。“无论我分管什么,都必须去了解经济运行规律和企业管理规则,这样才能驾驭我的职位。”
在中国的女领导中也不缺乏“一把手”。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盘锦市委书记陈淑珍当年步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是镇小学教师。她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把一个资源型城市转变成产业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
作为一名女性“一把手”,陈淑珍的“左膀右臂”几乎全是男性。在他们心目中,陈淑珍是一位“威而不怒、宽容贴心”的老大姐。
根据2007年的统计,中国共有女干部1500多万人,占干部总数的40%左右;省部级、厅局级、县处级女干部皆占该级别干部总数的10%以上。
评论认为,女性从政有着男性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感情细腻、沉稳认真、勤奋踏实等等。相反的言论则认为,政治天然是男性的角斗场。面对负面言论,所有受访的女市长回答几乎都是一样的:淡化性别角色,在工作中改变别人的看法。
不过,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扬州市市长王燕文也指出,自信心不强是中国从政女性的普遍弱点。她说:“女性成功需要借鉴一些男性的优点,比如挥洒自如、坚忍不拔等等,因为你在仕途上遇到的挫折可能会比男性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