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3日电(记者赵晓辉 郑天虹 刘佳婧)在中国南方的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车轮正在继续滚滚前行,改革不仅在经济领域进一步展开,也在政治领域深入。
“今年在居委会和村委会选举中,直选的比例将达到70%,比上一届提高20个百分点,同时在党内推进差额选举。”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市长许宗衡在此间举行的全国两会上说。
经济体制改革的排头兵深圳同时还成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先行者,这个城市已经先于国务院的“大部制”改革开始了整合相关政府部门的尝试。
许宗衡说:“我们的交通管理职能都设置在交通局,实现了海陆空一体化的大交通;工业、内贸和外贸都集中在贸工局;广播电视、文化、新闻出版、版权等都集中在文化局。”
当年,深圳曾为中国开启了一个腾飞的窗口,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也正因此,外界常常给予深圳特别的关注。
“改革开放”成为今年两会上强烈的呼声。从会议透露的信息来看,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正使中国的发展获得新的动力。
胡锦涛总书记5日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要求:“真正在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上迈出更大步伐。”温家宝总理同一天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坚持改革开放“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并提出“开放也是改革”。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说:“改革开放30年实现了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历史性转变。中国已经从生存型社会开始进入发展型社会。”
迟福林说,生存型社会主要以解决温饱为主,现在中国面临的资源、环境、地区和贫富差距等问题,则主要是发展型阶段的问题。
30年来,中国逐步打破计划经济的束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进,实现了经济的飞跃发展。在解决“吃饭穿衣”问题之后,中国开始触及更深层次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
观察家称,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的中国与当初相比,在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上都有了很大不同,改革开放必然会随着这种变化而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
“如果说,当初的改革开放总体而言是侧重较低层次的衣食住行,那么现在是针对更高层次的诉求。”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
一方面,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国有企业、财税金融、市场体系等方面的改革仍要大力推进,对外开放水平也要从质上得到提高,尤其是要转变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另一方面,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释放出巨大活力,却也伴生了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多年形成的一些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亟待消除。
“资源和环境问题、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问题、社会公平问题是当前改革开放应该直面的三大问题。”汪玉凯认为。
观察家称,这些问题的解决又有赖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在中共十六大“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础上,中共十七大提出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全国政协委员、银川大学校长孙珩超说,经过30年的发展,政治体制作为上层建筑,需要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因此,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是必然的,改革开放的侧重点应该从‘量’转向‘质’,即如何合理有效利用资源,包括经济资源和政府资源。”
作为一个鲜明的新的特征,中国未来的改革开放,将进一步贯穿科学发展观这条主线,更加注重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性。改革开放是全方位的。
政府自身的作为与改革开放的成效紧密相连。迟福林说,从2003年非典危机到现在,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大关键是政府转型,政府职能没有实质性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十分困难的,甚至是难以做到的。
涉及政府职责体系建设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关注点。11日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就是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一场改革。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看,这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成为全方位改革的重要环节。”迟福林说。
除深圳外,中国其他一些地方也已开始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湖北随州和四川成都的“大部制”改革已经初见成效。
“改革开放不能一蹴而就。包括行政管理体制在内的一系列改革能不能改到症结点上,能否由此作为突破点带来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及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起到明显的效果,都需要众多人的艰苦努力。”孙珩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