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2日电题:聚焦中国两会关注“经济”议题——记者探访两会新闻中心
记者常璐、隋笑飞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设在北京西长安街北侧梅地亚中心的两会新闻中心正热情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特殊背景下,“振兴经济”“应对危机”几乎不约而同地成为报道两会的外国媒体关注的核心话题。
“如何应对金融危机是我这次报道中国两会的主要关注点。”第一次采访两会的俄罗斯《经济》杂志记者马克·扎瓦次基说。刚从工作人员手中领到采访证件和记者手册,扎瓦次基就开始询问代表抵达时间,准备联系采访了。
“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揽子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我想采访一些经济领域的代表委员。另外还想听听基层代表的反映。”扎瓦次基说,“要真正了解中国,就必须了解地方的情况。”
像扎瓦次基一样的记者还有很多。特殊背景下的中国两会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截至3月1日,报名参加2009年全国两会报道的中外记者已经超过3000人,其中,外国记者800多名,港澳台记者440多名。由于报名截止时间为3月5日,预计记者人数还会增加。
来自《挪威日报》的记者卢英中文流利,曾采访过中国两会的她说自己这次关注的问题“非常集中”。
“以往在中国两会上可以采访的话题很多,比如立法、教育、环境保护等。但是今年很特殊,全球都在与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作斗争,所以中国政府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的措施非常引人注目。”她说,“中国经济发展非常迅速,挪威人民都很关注中国的新闻。”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特殊背景,不仅体现在外国媒体对中国两会关注问题上,也体现在两会和新闻中心在特殊背景下的“非常应对”:节俭。
自带办公用具、借用网站电脑……据新闻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为节约开支,一部分办公用具是工作人员从原单位带来的,部分媒体使用的台式电脑也是由新华网等十家网站提供的,两会结束后将归还原单位。此外,记者报名和采访申请也都全程通过网络完成,不仅为记者提供便利,也节约纸张。
虽然作风节俭,但新闻中心为媒体提供的服务却百分之百“不打折扣”。沿袭以往好的传统,作为“记者之家”的新闻中心今年仍着力为中外记者提供温馨舒适的环境和热情、周到的服务。
记者在新闻中心看到,大厅内部以灯笼、祥云、风筝等传统文化元素装饰,彰显中国特色。位于二层大厅的境内记者组、港澳台记者组和外国记者组接待处人员都在忙于接待前来报到的记者。大厅一侧的电信网络服务室供记者上网查找资料使用。一层还设有免费茶歇处、24小时用餐处、手机自助充电机等服务设施,为记者提供便利。
除“硬件”外,新闻中心还在“软件”——采访服务上下足功夫。除以往安排中外媒体集体采访、个别采访外,还首次增加安排了网络访谈活动,两会期间将邀请代表委员做客新闻中心,与网友直接就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交流。
“中国政府对媒体的开放程度和透明度不断加深。前来采访两会的外国记者越来越多,对我们的服务不断提出新要求。”两会新闻中心副主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书记处书记祝寿臣说。他表示,新闻中心将尽全力为中外媒体提供“人性化、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
在多功能大厅,已经有记者架起摄像机、拿起话筒开始了工作。看到此景,扎瓦次基用汉语对记者说:“中国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对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任何媒体都没有理由不关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