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政协委员在全国政协会议开幕式上高唱国歌。本报记者 雷声摄
今年是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人民政协与共和国一同历经风雨,从当年筹备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伟绩,到如今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人民政协事业在发展在前进。
站在历史的节点,政协委员们回味历史,畅想未来。
心往一块想 智往一起聚 力往一处使
“想想1949年,各界代表人士济济一堂,共同描绘出一个新中国的蓝图,那是怎样动人的场景!”全国政协委员王生铁满含深情地回忆起这段历史:“人民政协有着优秀的传统,每一位委员都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
“我们国家人口多、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在这样一个大的范围之内,重大的决策如何集思广益,通过什么渠道、什么机构、什么形式问计于民?人民政协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陈宗兴的设问,揭示人民政协事业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2006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发布。“协商民主”这一概念的提出,让人民政协事业有了更鲜明的定位、更广阔的舞台。
“协商民主不同于票决民主,特色鲜明,正是这种中国特色民主形式,开辟了一条各阶层人士参政、议政的通道。”许多委员这样说。
“心往一块想,智往一起聚,力往一处使”,贾庆林主席的报告中,用这3句话来形容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关系。
人民群众最关心什么话题,政协委员的提案中就有什么话题。3月2日召开的政协新闻发布会上,大会发言人赵启正透露:经济问题是当前政协委员关心最多、讨论最多的话题。委员们认为,应对危机需要全国上下形成共识,政协会议就是这样一个契机。
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用尽其能
政协委员是社会各界的代表人士,或是某一领域的优秀者,或是某一问题的权威专家,智力密集是人民政协的一大优势。
“我带来了关于农民工就业的提案”、“我今年关注金融危机下企业的自主创新”……被围在中间的政协委员们时时传出这样的声音。
“政协委员来自社会各层面,思考的问题代表一个群体的诉求,通过参政议政,将诉求以提案、建议、意见的形式表达,使决策者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达到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目的。”施杰委员将履职描述得清晰、准确。
“政协委员不仅敢说真话、切中时弊,而且有真知灼见,对执政党和政府治国理政有很大帮助。”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委员如此评价。
“听贾庆林主席的报告,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十几亿人口,2000多位政协委员,我们肩负着很重的责任!事实证明,我们不辱使命!”伊丽苏娅委员说。
2008年,我国经济发展经受了新世纪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政协委员们始终密切关注态势的发展。纵观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几次调整,无不与政协委员及时准确的建言有关。
“真正使广大委员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尽其能。”孙丰源委员对贾庆林主席报告中关于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的论述感到振奋。
汇聚力量 大有可为 大有作为
“为政之要首在利民,为治之道重在安民。”贾庆林主席在报告中说。政协委员与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联系。
如何通过政协平台,扩大公民有序参与,是全国政协乃至地方政协组织近年来致力探讨的问题。
从民间征集提案线索,成为近几年政协委员一种新的履职途径,他们把联系方式公诸电视、报纸、网络,与群众平等交流,征集民意。老百姓的呼声和诉求可以通过政协委员的提案,成为在国家层面参政议政的声音。
网上征集线索、网上“晒”提案,通过开博客与网友交流参会感受,新媒体的兴起,为政协委员履职提供了更宽广的渠道。还有的地方政协开会,直接将普通市民请进会场。
李灿委员认为,政协委员的广泛性,让我们可以更方便地接触群众。应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社情民意。
“好提案大多是走出来的!”有着丰富参政议政经验的高体健常委说,“要注意调研的形式,真实的民意是需要讲求方法才可能获得的。”
“人民政协是大有可为的,也一定能够大有作为。”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对人民政协事业的期许。委员们表示:经历了60年风雨的人民政协事业,一定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创造新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