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4日电(记者刘元旭、杨维汉、林艳兴)“一场罕见的大旱,让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和管护不力两大问题暴露无遗。”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农学院副院长邢克智教授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去年冬天以来,一场特大干旱在华北、黄淮及西北东部等小麦主产区肆虐,受旱面积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影响程度之重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
正在北京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邢克智代表谈到这场大旱时说,在这场抗旱斗争中,由于多年来投入不足甚至被忽视,很多地方的农田水利设施出现了“用时方恨少”的尴尬。
同时,农村原本修建的水利设施因建管脱节很多已被荒废的问题也暴露无遗。邢克智说,小到水渠、引水沟、机井,大到水库、人工湖等,很多设施建好后没有建立有效的管护机制,产权不明晰,缺乏专门管护资金、人员进行修缮、管理和维护,管护工作出现严重缺位,建设管理维护的良性体制尚未形成,使用寿命缩短,导致干旱来临时难以正常发挥作用。
邢克智建议,应明确各级政府职责,建立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并通过税收减免、费用补贴等政策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从而大幅度增加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同时,应健全和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维护机制,对已竣工的农田水利设施项目,要及时明确产权主体,筹措管护资金,落实管护责任,以保证在关键时候真正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