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为王鸣(左)与缪水娟(右)在讨论准备提交人大会议的建议。记者罗先明摄
3月4日下午2点刚过,全国人大代表王鸣就拿着两份建议,敲开了同是来自杭州的全国人大代表、杭高校长缪水娟的房门,想在正式向大会提交前,再跟缪老师探讨探讨。
“5·12”大地震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教训,同时也震醒了国人。此次杭州来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人大代表就有不少从地震中得到启示,提出相关建议。崔巍代表建议能在全国设立“慈善日”,使全民的善心、爱心行动时时刻刻得以体现。而杭州市一医院肾内科主任王鸣代表则更多把目光投注于我们的下一代,他建议在高校中开设专门的选修课对学生进行防灾急救知识的培训,还呼吁保险教育要尽快进入中小学课堂。作为一名教育的“门外汉”,王鸣就拿着自己的两份建议去向缪水娟校长请教。
“门外汉”求教保险教育
开门见山,没有多余的寒暄,王鸣就向缪水娟介绍起自己这两份建议的背景。“根据我了解的最新数字,保险业向汶川地震支付的赔偿不高。我们从本次救灾中发现,有过风险意识和安全教育的人群受损情况相对较轻,但大部分中小学还缺乏这方面教育,后果就比较严重。”王鸣向缪水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信息,从保费收入占居民储蓄的比重看,国际平均水平为36%,而我国仅为3.4%。“2006年《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将保险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普及保险教育。我希望通过我提的建议,促进保险教育进中小学课堂这件事在今年得到落实。”
听完了王鸣的介绍,缪水娟就告诉他,其实在高中生的政治课本里本来就有保险教育这一块内容的,但涉及不多,仅仅是让学生了解保险的基础知识以及如何进行简单操作等等。她认为王鸣代表的建议很有现实意义,不过让保险教育进小学课堂似乎接受教育的孩子们年纪太小了点,最好是在初中学生的社会理论课或教材的某个章节中插入保险教育环节,作为基本社会常识教给学生。
地震震出的生命教育
两个人越聊越投机,随即转入下一个话题,就是王鸣的第二条建议,在高校中开设专门的防灾教育对大学生进行防灾急救教育。王鸣又说到了大地震中遇难的学生,他说,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教育,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普通市民普遍缺乏基本、必要的防灾和急救知识。比如在公众聚集场所,当发生地震、火灾、建筑物坍塌、交通事故时如何避险,如何实施人员救助等,都缺乏应有的基本知识。一旦突然发生灾难和事故,许多人往往手足无措,造成大量本来可以避免的人员伤亡。他建议,依托各级防灾减灾组织和120急救中心,在高校中开设专门的选修课对大学生进行防灾急救教育。使受训大学生学会识别灾害和防灾的方法,牢固掌握最起码的自救互救知识和最关键的初级救生术,从而提高大学生在突发灾害、意外事故和危重病发生时的应急能力和应变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由灾害和急病引起的伤残率和死亡率。他认为,选修课内容以常见的灾害如地震、火灾、水灾的逃生,爆炸伤、交通伤的处置以及触电、溺水等常见意外的紧急救护为主。形式可以采用理论讲座与现场进行模拟仿真急救演示相结合,要求学生掌握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大急救技术以及现场心肺复苏急救技术。
王鸣代表的建议引发了缪水娟关于当前学校教育的感慨,她认为当前我国还缺乏一部完整的家庭教育法。“对孩子的教育,社会与家庭都应当承担起责任,一些基本知识不仅仅通过学校的老师来教,家长也应该在家庭里进行教育。地震后,人们对逃生、急救的知识更加重视起来,相信今后会更加重视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