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做客新华网两会访谈,评析教育热点问题,与网友在线交流。钟秉林在访谈中说,应该通过新闻媒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改变百姓的就业观和教育观。
[主持人]:我们有网友反映说,在国外,学生毕业后不论从事什么工作只要是他喜欢或是他能做的好就都会干得很开心,一个政府工作人员或是一个富商,并不一定比一个修理工人或是商店服务员拥有更多快乐,而在我们国家,几乎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人上人,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也都喜欢往大城市、大企业、大的事业单位挤,争相成为精英人士,我们的教育在引导学生就业观方面是不是也有偏颇之处?
[钟秉林]: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中国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而且不仅仅是期望值很高,还舍得付出、舍得投入。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是和我国的社会发展阶段和我们现在教育发展的阶段有关系。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尽管现在我国的教育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教育的主要矛盾还是老百姓要求接受高质量的教育,要求上好的学校,能够在好的老师指导下学习。矛盾的另一方面就是中国现在的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短缺,好的学校少,好的教师少。
所以引出了两个重要的问题:第一、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本质是提高教育质量。第二、尽管提高了教育质量,但是在短期内不可能全部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就要促进教育公平。
同时,这与我国的传统文化观念有关,家长普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什么样的才是好的人才?什么样是高质量呢?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要树立一种多元化的人才观和世界观。我们会通过新闻媒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大家共同努力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有的孩子搞学术很好,有的孩子搞应用技能性的工作非常好,同样都可以成为优秀的人才,社会都非常需要。所以要转变观念可能还是需要一定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