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0日电(记者杨维汉、陈菲、刘元旭)“全国各级法院去年执结案件2225419件,执结标的额同比上升33.31%。”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10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工作报告时,虽然在讲到破解“执行难”时只是公布了两个数字,而这背后却隐含着广大法官的艰辛。
以往的全国两会上,很多代表委员提出,“大量案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不仅使当事人的胜诉权益得不到实现,引发大量的信访案件,而且损害了法律尊严,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
2008年11月19日,全国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各地迅速成立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并结合各自执行工作实际,及时拟定、细化全省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活动目标、清理重点、活动安排和要求。
最高法院执行局局长俞灵雨用6个“有所突破”,来概括各地的积极举措,“很多地方提出通过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要在发挥综合治理“执行难”新格局的优势上有所突破,在加大执行力度上有所突破,在破除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干扰上有所突破,在加强执行工作的组织领导上有所突破,在完善执行工作长效机制上有所突破,在加强执行宣传上有所突破。”
据了解,这次清理活动要清理的积案近32万件,重点案件24万多件,任务繁重。而且很多案件都是多年累积下来的未结案件,不少是几年、十几年的陈年旧案。案件中大多是“骨头案”、“难案”,执行难度很大。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忠厚分析原因指出,既有社会诚信体系尚未全面建立,社会法治意识淡薄,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以及各种非法干预等社会原因,也有债务人诚信意识较差、债权人风险意识不强等当事人原因,还有案多人少矛盾突出、办案经费短缺、执行装备落后、部分执行人员素质不高、消极或违法执行等法院自身原因。
如同王胜俊在报告中指出的,最高人民法院高度重视破解执行难问题,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动清理执行积案活动。
——完善提级执行、委托执行、异地执行等措施,会同公安、工商等部门,实行联动和地区联动,依法查处拒不执行、暴力抗拒执行等行为。
——完善信息管理系统,采取公开被执行人失信记录、强制申报财产、限制被执行人出境等措施,敦促被执行人履行义务。
——进一步规范执行秩序,制定司法解释,对执行管辖、强制措施等予以规范。
——健全高级人民法院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的执行工作管理体制,强化执行环节之间的监督制约,确保执行公正。
清理执行积案活动会不会“一阵风”?很多群众对此表示了担心。
“要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全国人大代表公丕祥说,对执行干警的廉政教育“一刻不能放松”,还要建立健全覆盖执行工作全过程的监督制约体系和工作责任体系,尤其是要在强化案件合议制度、严格出差办案制度、完善款物交接制度、规范执行干警与律师相互关系制度等方面落实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