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单纯刚)“愚公移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可是很多人并不知道,愚公的后人现在都过上了户户自来水、家家有社保的好光景。”来自传说中愚公故乡的全国人大代表、河南济源市市长赵素萍告诉记者。
济源北依太行、王屋二山,是河南省西北边陲的一个新兴城市。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济源市多数地区常年缺水,即便有水的地方,也多为苦咸水、高氟水。因此,饮水不安全在严重危害当地群众的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一些地方甚至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为改变这一状况,近年来,济源始终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强力推进。“愚公”后代提出,“老愚公移山,新愚公移水”,自强不息,艰苦奋斗。
尤其是2005年,济源市被列为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市后,济源决定全面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并明确提出到2008年底全部解决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全市累计投资2.14亿元,先后完成了王屋山供水工程、布袋沟供水工程、大峪东山供水工程、天坛山供水工程、平原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和多个分散型饮水工程,使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安全率达到了100%。
赵素萍说,济源除率先在河南省实现饮水安全和村村通自来水,并将率先在全省实现所有居民组通硬化路,用三年时间率先在全省完成对地处深山区、自然条件恶劣的自然村的搬迁扶贫。
过去,农民享受不到城市居民的保障待遇和福利以及公共设施带来的便利。为改变这种状况,自2005年以来,济源社会事业全面向农村延伸,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农村居民在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与城镇居民的差距逐步缩小。济源先后出台了28个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文件,以突破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户籍制度、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体制障碍。
为加快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发展目标,济源市2007年颁布实施了《济源市城镇居民社会医疗保险试行办法》,新的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解决了5.4万名没有医疗保险的城镇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这一融城镇居民医保、城镇职工医保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为一体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使全市66万人都能实现医疗保障。
2008年7月1日起实行的《济源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障暂行办法》使济源46万城乡居民从中受益。而这一“养老新政”是在全国没有成熟运行模式可供借鉴的情况下实施的一项惠民政策。济源率先成为河南省第一个实现“人人养老”的城市。
除建立高标准、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让所有城乡居民实现老有所养外,济源已消除了农村居民和外来人员转移的“门户”限制,取消了进城农民在创业就业和生活方面的各种限制性规定,做到了进城落户农民在子女入学、劳动就业、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另外,济源取消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所有“歧视性”政策。
体制创新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总动力。赵素萍介绍,济源将着力突破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户籍制度、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体制障碍,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