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建立一个让青年科学家脱颖而出的机制”
我们谈人才,不能只谈引进,一定要谈培养,强调老、中、青结合
主持人:您调研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竞争压力很大,但是有一些科研人员希望出成果,积极出成果,但是还没有出,处于焦虑状态呢?
万钢: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状态。我自己的感受是这样的,我一直说,我们谈人才,不能只谈引进,一定要谈培养。要建立一个让青年科学家脱颖而出的机制,如何脱颖而出呢?就是让他在进入这个研究的时候,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研究氛围。有老师对他有一定的指导,同事们对他有一定的帮助,具体的落实到我国重点实验室里,有固定的运行经费,我们自选课题的时候,一定是老中青结合的研究队伍,同时强调老、中、青,强调团队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对一门科学技术的研究,还牵涉到对外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这些都是在过程中不断增长的。所以我们希望我们的科学家在国家实验室,在大学里面研究,能够发展上去,要有这样的团队。第二、对于搞技术创新的,特别是高新区,实际上就是完全面向市场的。我们也要支持,就是在国家高新开发区里面进行产业结构的聚集,使它能够形成特色,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共享开放,使他有一个更好的研究环境。例如一个大型仪器是小企业买不起的,但是100小企业就可以共同使用一个大型仪器。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当它的科技研究成果成为产品得到第一份订单的时候,他没有生产能力。这个过程当中他需要资金,肯定是客户要按照产品来付资金的,这段就缺资金,帮他进行信用担保。比如说可以用订单来担保。
主持人:起到一个孵化器的作用。
万钢:对,同时又要起到人才的培养,比如说招来的大学生,如果直接进入企业不一定能够独立承担起责任,能否进行培训再进入企业?这些办法和你所处的研究阶段不一样,所处的研究领域、研究机构、市场环境是不一样的。
主持人:您今天讲到的很多例子针对性是在体制内,在科研院所里面。但是科学事业是靠千千万万人做的,在社会上有很多的人业余从事科研,从事发明创作,今后科技部在面对这样的人会给予什么样的宽松支持和环境呢?
万钢:这个实际上是一个群众性创新的问题,我感到好欣慰的就是我们的老部长朱丽兰同志,退下来一直在中国发明学会,她鼓励群众性创新。中国发明学会每年都有展览会,是也有一些手段来支持我们的这些社会发明。社会发明如何转为一些成果,科技部起的作用就是搭建平台,使这些发明和需要用这些发明的企业能够结合起来。有了这样的组织以后,就把发明家和我们的企业家结合起来,如果大家确定了这个发明有效,科技部再对这个企业和发明进行相应的支持,而且对于这种面向市场的支持,要采用更多面向市场的办法。比如说,贷款贴息,市场的后补助,部分资助等,用这种办法鼓励企业的创新。
最大的挑战是“从科学家本身转向一个科技管理工作者”
作为一个科技管理工作者,所面临的就是要把握更多的战略方向
主持人:您当部长一年多了,从一个大科学家,从一个曾经在跨国企业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的高级人才,到科技部的部长,这一年多您最大感受是什么?
万钢: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刚刚上任的时候,有一个记者提出了十大挑战。我说有一个挑战你没有说出来,我从科学家本身转向一个科技管理工作者,这是我面临最大的挑战,作为一个科学家,要专于自己的学科,要忠于自己的学科,要孜孜不倦,然后再面向市场,这是一个过程。当然他也需要社会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等,毕竟是小范围的。
但是作为一个科技管理工作者,无论是部长还是主任,他们所面临的就是要把握更多的战略方向,首先,把握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方向,去研究未来科学发展的需求和我们市场的需求,同时又要采取一系列办法,分类指导不同的研究课题和不同的研究领域。制定政策,激励广大的科技人员做好发展的方面。要能够促进科技成果,尽快的转化为市场应用。要和各个方面,从各个角度提出的意见进行综合分析,认真地考虑,同时对于一些违法乱纪的行为也要严格处理,这对一个科技工作者转为科技管理者来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我有一个很好的条件,就是在2006年我国召开了国家科学技术大会,确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同时也确定了一些方向。所以在这个大方向的确定之下,又得到了我的领导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我们科技部班子同志们的支持,对我尽快的熟悉情况给予了很好的帮助。我也要多下基层。
全国的科技工作者都在为百姓生活的提高而努力工作
最大的心愿就是百姓能使用上新的科技产品,但是并不需要记住是哪个人做的这件事
主持人:万部长,我们可能还有另外一个挑战,科技部虽然在长安街的延长线上,离人民群众非常熟悉的中央电视台很近。但是科技部在老百姓心目中恐怕还是有一定距离的,您认为科技部在老百姓心目中应该是什么形象呢?您用什么话概括科技部和百姓的关系呢?
万钢:科技创新,惠及民生,振兴经济,开拓未来。我想和每位关心科学技术事业的老百姓说,全国的科技工作者都是为了我们生活的提高,为了我们面对的挑战而在努力工作。我们所做的科技成果,会从各方面涉及到你的生活,来提高你的生活质量,也许那个时候你根本就不知道这是谁发明的,谁创造的,但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您能使用上。同时能够感受它给你带来的生活品质的进步,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满足。这不仅仅是科技部的想法,我们全国的科技人员都是这么想的。
主持人:您的期望就是不一定期望老百姓能够感受到我们的贡献,但是我们希望你已经使用上了我们的产品。
万钢:使用肯定会有感受,甚至我们还希望你们给我们提意见。但是并不需要记住是哪个人做的这件事,因为我们所做的都是为了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