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国庆60年 > 新中国60成就 正文

访卫生部部长陈竺:让13亿中国人病有所医

访卫生部部长陈竺:让13亿中国人病有所医

卫生部部长陈 竺

  【提要】

  与解放初期相比,我国人均期望寿命由35岁上升到73岁,孕产妇死亡率由1500/10万降至34.2/10万,婴儿死亡率由200%。降至14.9%。,国民的主要健康指标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最近,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生产和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国家,而卫生部部长陈竺就是参加疫苗试验的第一个志愿者。他注射疫苗时那种从容淡定的微笑,传递出了一种自信。

  从“赤脚医生”到血液病专家,从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到卫生部部长,陈竺是新中国卫生事业发展历程的见证者。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举办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卫生事业,国际社会赞誉我国用低廉的成本保护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这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和卫生事业的结果。”陈竺说。

  与解放初期相比,我国人均期望寿命由35岁上升到73岁,孕产妇死亡率由1500/10万降至34.2/10万,婴儿死亡率由200%。降至14.9%。,国民的主要健康指标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为实现我国政府庄重承诺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健康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

  “解放前,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如今,我们已经把这顶帽子扔到太平洋里了!”陈竺说。

  60年来,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不断得到加强,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全国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从1949年的20000/10万下降到2008年的268.01/10万。我国成功地消灭了天花和丝虫病,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在总体上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有效控制了麻风病、血吸虫病、疟疾等曾经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疾病。结核病、艾滋病、乙型肝炎等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成效。地方病严重流行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防治成果稳固发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成效显著。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的能力不断提高,人人享有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妇幼卫生保健体系不断完善,孕产妇保健服务范围不断扩大,管理逐步规范。2008年,孕妇产前检查率达到91.0%、产后访视率达到87.0%,住院分娩率达到94.5%,新法接生率达到98.4%。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5.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9.7%。中医药在公共卫生、重大疾病防治和基本医疗服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影响不断扩大。

  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得到缓解

  20世纪70年代,陈竺曾在江西一所卫校读书。临床实习时,他看到一位患血液病的农民,牙龈一直在滴血,医生却束手无策,因为没有有效药品。3天后,那位病人便离开人世。这件事深深地印在陈竺的脑海里,成为他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令陈竺欣慰的是,如今,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已经得到了显著改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有所缓解。

  60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20世纪90年代,我国启动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稳步推进,到2008年底,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3.18亿人。2002年10月,中国政府出台政策,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3年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展试点并逐步在全国推进,目前已覆盖全国所有含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参合人数达8.33亿。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初步建立,农村医疗救助覆盖了全部农业人口的县(区),65%的县(区)开展了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商业健康保险蓬勃发展。目前,各类保障制度覆盖了超过11亿城乡居民,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框架正在形成,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了化解医疗风险的保护屏障。

  卫生发展不能完全照搬外国模式,也不能照搬经济领域的经验与做法

  陈竺说,60年来,我国一直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发展道路。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卫生工作积累了重要的历史经验,需要在今后工作中牢牢把握,并不断发扬。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卫生改革发展。我国人口多、经济水平低、城乡和地区差别大,卫生发展不能完全照搬外国模式。卫生事业是公益性社会事业,也不能照搬经济领域的经验与做法。我们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准确把握卫生发展的自身规律,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急需的健康问题入手,注重制度建设与创新,努力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实现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目标。

  坚持用改革发展的办法不断解决新矛盾新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问题新矛盾将层出不穷,卫生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卫生工作要有充分的长期思想准备。对待矛盾和问题,要不回避,不懈怠,坚持用改革发展的手段,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按照卫生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在开拓奋进中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

  卫生工作必须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把发展卫生事业置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全局中进行统筹安排。卫生工作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同时卫生工作要切实转变观念,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群众的健康,努力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努力做维护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

  把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作为最高使命。卫生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基本职责是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卫生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实现人人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卫生工作最重要的任务。

  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公益性社会事业。在任何时候都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和落实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不断强化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政府监管。要始终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培养医疗卫生人员崇高的职业操守,不断强化公益性质,改善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促进社会和谐。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要在维护和体现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方面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党的十七大对卫生工作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提出了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伟大目标,作出了建设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重大决策。2009年4月6日和7日,中国政府制定发布了两个医改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明确了新时期中国卫生工作的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

  “让13亿中国人病有所医,人人都能健康地生活,这是我最大的梦想。”陈竺说。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