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参加阅兵。
训练艰苦,可汪琦苦中有乐。汪琦提供
汪琦所在的水兵方队走过天安门。
汪琦提供
新兵训练
背负一个神秘任务
北京、沙河、阅兵村……
这些熟悉的地名,将我的思绪又一次牵回到10年前,耳边又响起铿锵有力的正步声,自己仿佛又置身那整齐划一的方队中,又回到了那个激动人心的庄严时刻——1999年国庆大阅兵。
1998年的我还是个19岁的新兵,刚分到青岛海军潜艇学院。
一到部队,我就被挑选到了一个训练团的大队里,这个大队里的每一个新兵都需用经过严格的政审,平均身高在178厘米,不胖不瘦。
接下来的新兵训练更让我觉得奇怪。新兵训练3个月,我们练了2个月的军姿,每天就在操场中央站,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当时领导只告诉我们,我们会有个艰巨而神秘的任务,这个任务会让我们一生倍感光荣,站好军姿是完成这个任务的基础。
直到新兵训练结束,领导才向我们正式宣布,我们被选为建国50周年国庆阅兵海军水兵方队受阅战士。
一听到这个消息,我们整个大队都沸腾了!
阅兵村里
7个月艰苦训练
1999年3月25日,我们结束3个月军姿训练后,来到北京昌平县的沙河机场,在那里开始了徒步方队的集中训练。
那是多么艰难困苦的一段日子。人人都要牢记,身体的每个部位必须处于什么位置和状态,背后绑着木棍、衣领口插着针、脚上捆着沙袋、对着镜子一步一动……阅兵训练中常见的“装备”悉数用上,目的明确:整齐划一。
也许说出来大家还不相信,就是一个立正的站军姿,我们的考核就有200多个细节,头在什么位置,脖子在什么位置,身体重心在什么位置,目视前方多少秒不眨眼……
我们每天早上6点开始训练,一直到晚上9点多结束。训练艰苦而单调,每天超过10小时的时间里,队列动作一次次地机械重复着。
那时候,大家穿着硬邦邦的水兵皮靴训练,脚被磨出许多血泡,老的结了疤,新的又磨出来。踢出去一个正步,脚落在地上时,便感到那种钻心的疼。血泡破了化脓,训练一天,脱下靴子准备再脱袜子的时候,才发现袜子已经和血肉黏在了一起。
如果有一天放假
你们干什么?睡觉!
7月份,天气最热,也是我们的训练最忙最严格的日子。
偌大的沙河机场,没有一棵树,太阳像存心跟我们作对一样毫不遮拦地向我们直扑过来。由于海军军帽没有帽檐,阳光能直接照到脸上,就像火烤一样,没多久我们的脑门上都晒出了一条清晰的线,明显地看出黑白两色。
不过,不管是地表温度超过50度的高温天气,还是五六级的大风夹着暴雨,我们从来都是坚持训练的。在大家脑子里,根本就没有“今天休息”的概念。
7个多月,我们没有停下过一天。
记得在训练的时候,曾有领导问我们,如果明天放假你们干什么?整个方队三四百个人异口同声:“睡觉。”
其实,我们当初睡觉的条件也很艰苦,12个人一个简易房间,高低床,夏天也只有一个落地风扇。但是无论有多热,我们照样睡得着,因为实在太累了。
66秒
全神贯注走过天安门
1999年的国庆节终于来了。
9月30日,那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个难眠之夜。尽管我一再强迫自己闭上眼睛,可是躺在那里却怎么也睡不着。在这7个月200多天的训练中,我们平均每个人踢破了6双皮鞋,流了不知道多少汗,就是为了天安门前的66秒。这一时刻终于要来了。
凌晨2点,部队开始奔赴集结地。我穿一身雪白的水兵服,端着新式的步枪,站在方队第二排中间的位置,面对着长安街,别提有多神气。
10点30分,阅兵分列式正式开始,我的脚步和整个水兵方队融在一起,踏着每分钟116步的节奏,“嚓、嚓”地由东向西朝天安门方向走去。
从东华表到西华表,我至今还清楚记得一共需要66秒,正步走118步。至于当时我在想什么,我后来回忆,却发现怎么也想不起来,大概那时候只知道全神贯注,完成好一个动作,保持完美的队型。
那年10月2日
我第一次游北京
走过天安门,我们的方队随即按照计划跑步前进,跑到指定位置,马上上车,离开阅兵现场。
回去的路上也要开车一个多小时,大家开始很兴奋地讨论。其实,能看得出来,每个人都是一种特别轻松的表情,这样一个重要的任务,我们终于完成了,而且完成得很好。
回到阅兵村,留守的同志们已经帮我们准备好了电视机,他们录下我们的阅兵表现,大家赶紧坐下来看。一边看,一边还在方阵里找自己。
那天晚上是聚餐,餐桌上有酒,大家好好放松了一下。部队首长也来向我们祝贺,大家都同是一个表情——放松、开心。
第二天,10月2日,我们终于迎来了第一个休息的日子。我和战友们去逛了逛北京城,虽然已经来了7个月,可这是第一次悠闲地走在北京的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