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经验”:岁月洗礼魅力依然
这里连续多年没有发生重大群体性突发事件;这里曾经征用土地,却没有一起上访;这里刑事发案率一直控制在0.12%以下,这就是枫桥——46年前因毛主席批示而得名的“枫桥经验”诞生地。经历了岁月的洗礼,这面红旗依然焕发出富有时代精神的独特魅力,并从浙江走向了全国。
魅力之一:第一时间发现矛盾,就地调处
今年6月,诸暨市枫桥镇枫源村一矿主扩修矿山道路,损害了一农户的山林利益,这位农户手持柴刀要到矿主家要求赔偿损失。紧急关头,村民代表及时赶到,耐心疏导,一场将要发生的恶性事件被成功化解。这名农户拿着赔偿款,感动地说:“幸好当时是村民代表拦住了我,不然,可能就要出大事情了。”
这一事件的及时化解,得益于枫桥镇实行的综治网格化管理。枫源村主任骆根土告诉记者,该村将全村580户农户分成36个网格,分别由36个村民代表负责联系,村两委会干部每人联系4至5名村民代表。一旦农户发生矛盾纠纷,所联系的村民代表立即赶到,无法调处的,再报村两委会调处。严密的网络,将村民之间的纠纷在第一时间消除于无形。
“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枫桥经验”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机制被浓缩成一句话。枫桥镇的干部们表示,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调整,人民内部矛盾更趋多发性、复杂性,综治网格化是实现平安共享的深化的新式武器。
魅力之二:威望人士“释法说理”
行走于枫桥乡村,你会不时看到一个个社区警务室。这里面热闹得很:大家围成一圈,由一名民警主持,双方当事人出席,而旁边坐着的可能有村委主任、治保主任或者当地企业家。
据介绍,警务室配有专门的调解委员会。委员不仅包括民警,也纳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口碑良好的企业家等。双方当事人可选择一致认可的调解委员,“用以主持公道”。调解成功的关键,在于调解人员的公正和威望,而调解的依据有二:一是法,二是乡村社会认可的理。
在此过程中,民警所发挥的重要职责是:将纠纷事实调查清楚。在运用法的过程中,调解人运用自己的公信力,进行“释法”和“说理”,以取得双方的认可,从而避免矛盾的激化。
“枫桥经验”的灵魂,最重要的一个理念是:统筹,即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全方位思考,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矛盾。
魅力之三:以民为本,富裕安民
如今的枫桥,村村设法制宣传亭,户户有普法教育书。每年都由司法所牵头举办大型法律知识竞赛,政府出资购买普法读本送到家,并通过有线电视、广播开展法制教育,提高农民法制意识。
在镇村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改造中,枫桥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创建了武术村、书画村、演唱村、戏曲村、民主法治村等。乡土文化的兴起,让枫桥群众在劳作之余有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一些邻里纠纷和矛盾隔阂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调和,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融洽。各村普遍开展创“文明村、文明户”和做“文明人”活动,有80%以上的村达到了文明村标准。
“枫桥经验”源于治安但已高于治安。以民为本,富裕安民,执法为民,这正是枫桥经验的真谛。
魅力之四:源于枫桥,走向全国
小经验,大道理。
46年来,“枫桥经验”不仅在诸暨根深叶茂,在全省也遍地开花,并走向全国。
龙游等地人民调解“以奖代补”激励保障模式、苍南“五站式”化解矛盾工作法、南浔“四全维稳工作法”……这些从本地实际出发的“新枫桥经验”,拓展了新时期调处人民内部矛盾的新途径。
如今,“枫桥经验”已走出浙江,走向全国。江苏南通把“枫桥经验”搬进了医患、劳资调处中心,辽宁省让“枫桥经验”在乡村建设中安家落户,成为基层平安和谐的润滑剂。
社保新政安民心
从养儿防老,到靠社保养老,浙江农民的老观念正在经历颠覆。一张从城市到乡村密密织就的社会保障网,把城乡居民的养老、困难群众的救助、外来民工的保障都放在了里面。
国庆节前,不少地方“更新版”的社保新政将实施,本报记者来到慈溪、平湖和江山,倾听不同人群的社保故事。
慈溪:农民享受城市社保
从今年10月1日起,慈溪市所有的农民将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障体系,对土地被征用人员养老保障、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和农民基本养老保险等三项养老保障制度进行统一整合,是慈溪打破城乡限制,改善民生的新举措。
新的养老保障标准分为6档,从最低每月120元到最高每月370元不等,标准较过去有了大幅提高,若想把“土保”转成社保,还能享受财政补贴。
新浦镇浦沿村村民胡纪强,以前因土地尚未征用,没法参加土地被征用人员养老保障,眼见着年龄渐长,养老问题让他很头疼。得知新办法后他很高兴:“我和老伴都决定去办理城乡社保,今后我们每个月都能拿到740元的养老金。”
低门槛的参保办法,为农民减轻了压力。按规定,参加社保后,农民们可自由选择一次性缴足全部费用,或“分期付款”。为帮助困难家庭参保,慈溪市还拨资金进行扶助。凡持有《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的城乡居民,在一次性缴纳保费时,财政将给予每人6000元的资金补贴。
江山:开通救助“直通车”
申请救助的相关材料上报、审核、复核,前后不过一个小时,江山市双塔街道徐大爷递交的医疗救助申请表,就通过“困难群众帮扶信息平台”,从街道办事处一级一级传到市民政局分管领导的“桌上”。局分管领导审批后,徐大爷获得了2.6万元的医疗救助。
“有了帮扶信息平台,困难群体就能坐上救助‘直通车’。”江山市民政局社救科科长周吉成说,今年6月,江山市出台了《困难群众临时救助暂行办法》,并同时开通“江山市困难群众帮扶信息平台”,主要包括低保管理、重度残疾人管理、五保管理、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现在,各项救助工作通过信息平台办理,突破了纸质表格的局限性,真正实现了“信息跑,人不跑”。目前,全市4000多户低保户、900多名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和1400多名五保户的信息已全部入库,他们的救助情况也在系统内实现信息化、规范化管理。因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事件、交通事故、慢性疾病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可以随时申请、随时审定、随时救助。
“困难群众帮扶信息平台”运行2个多月来,江山市有196人次通过平台受理获得医疗救助。
平湖:26万新居民喜领居住证
这两天,平湖市当湖街道建国门社区上门申办居住证的新居民排起了队,来自四川南充的杨波拿到居住证后说:“有了这本证,我就是半个本地人了,可以享受许多政策优惠。”
2007年11月,平湖发出全省第一张新居民居住证,率先告别暂住证。如今,全市26万多名新居民领取了居住证,与暂住证不同的是,这个证与社会保障、就业、子女就读、计划生育等挂钩,使持证者享受部分平湖市民待遇和优惠政策。
来自安徽的朱玉琴领到的是《临时居住证》,她凭证可享受免费就业培训,和本地居民一样参加社会保险,免费获得一些特定传染性疾病的检查和治疗。四川人陈建国是平湖一家电子企业的管理部主任,今年他的孩子进了乍浦镇中心小学读书,不用交借读费。具有中专(含高中)以上学历,或有一技之长的新居民还可凭居住证享受更多政策优惠。
根据规定,符合相关条件并持居住证10年以上,可与当地人一样申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廉租住房或申购小户型经济适用房。持证15年以上,符合相关条件,有固定住所的新居民可在所在地城镇落户。
优惠政策吸引了更多高素质、有技能的新居民到平湖工作生活,新居民流动率降低了20%。
“新浙江人”将告别暂住证
《浙江省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施行了14年的流动人口暂住证制度将正式终结。由暂住到居住,浙江1800万流动人口,就此将迈入居住证时代。
在服务管理流动人口方面,嘉兴一直走在了全省的前列。2007年,嘉兴市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嘉兴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对来嘉兴务工、经商、创业的非本市户籍、有固定住所的人员统一称之为嘉兴新居民。《意见》的最大亮点之一是设立嘉兴市新居民事务局,作为独立的常设机构,负责新居民服务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综合管理工作。
新居民政策还包括:逐步实行嘉兴新居民与嘉兴本地居民统一的就业政策,取消行业和工种限制;着力提高新居民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将新居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依法保障新居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等。
杭州石桥街道的灯塔村和打铁关社区,现已成为杭州市实行外来人口“市民化管理”试点,街道尽可能地给予外来人员和市民一样的待遇。曾经被视为城市“盲流”的农民工,现在更多的人喜欢称他们为“新市民”、“新浙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