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国庆60年 > 浙江庆祝国庆60年 正文

“国旗班”浙江小伙等待检阅

 昨天晚上,200名国旗护卫队的官兵在首都天安门广场上进行阅兵前的最后一次现场适应性训练。

   浙江在线09月28日讯 昨天晚上9点整,两百个英姿飒爽的身影出现在天安门广场,“唰唰唰”的正步敲击天安门广场的足音如奏响了进行曲——昨晚,本报作为唯一媒体,独家目击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升旗仪式护卫队最后一次现场适应性训练。

  目击天安门广场最后一次“现场排练”

  昨天晚上,200名护卫队官兵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出发,经过两层台阶,踏到平地后再沿中轴路向前进发;在纪念碑平台上,护卫队呈横队排列,下台阶变成纵队;遇到孙中山像,队伍分队绕行,踏上中轴路再合成纵队变正步向国旗杆行进。到达国旗杆基座后,列队站好、放下枪。

  据新中国成立60周年升旗仪式护卫队大队长刘会成介绍,官兵放下枪时最后一声礼炮刚好结束。他说,国旗护卫队官兵行举枪礼后,护卫国旗升起,接着官兵将持枪站立约3个小时,直到庆典活动结束。

  “护旗方阵和阅兵方队有一个最大不同。”刘会成说,“阅兵方队主要是踩鼓点,而护旗方阵则要卡时间:4分20秒,分秒都不能差,是耗时最长、动作最多、难度最大的方阵之一。”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是无法理解刘会成这句话的——记者昨天上午在国旗护卫队位于昌平某地的训练场探营,看见一个临时搭建的小型模拟广场坐落其中。虽然纪念碑和旗杆的比例缩小了,但为了精准地掌握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侧平台到国旗旗杆的步幅和步速,护卫队需要走过的长度和台阶数都是1比1的。170多天来,他们每天都要让人的步子和电脑控制的跑声合拍。

  升旗手、擎旗手光荣背后汗水多

  要问这支光荣部队谁最苦?非升、擎旗手莫属。记者昨晚亲眼见识了升旗手高红甫的“流汗”。这位身高1.88米的升旗手是武警国旗护卫队二级士官、国旗班班长。他是国旗护卫队组建以来担负升旗时间最长、次数最多的旗手,至今已近2000次准确无误地将五星红旗升起。

  高红甫告诉记者,由于“展旗”角度必须呈45度,同时升旗手的手臂要伸直、手指并齐,身体不能有丝毫晃动。“我就和战友们日夜练、反复练,甚至练举哑铃,一练也是几百次。”

  而擎旗手屈建光的责任也很重大,国庆当天他要扛起连旗带杆总重量超过32斤的旗杆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侧平台走向国旗旗杆。6月份确定人选时,他的手里还没有一根教练杆。为了尽快进入训练状态,他开始自己找训练器材。

  训练场上的双杠首先成了屈建光的目标,拆一根杠子再绑上沙袋。不行,这是训练用具,拆了要挨批的。一个方案不行,他又把目光投向了训练场里插在地上的彩旗,这个杆子行。屈建光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组装起了自己的训练设备。每个重4斤的沙袋,他在竹竿上绑了8个半,重量远远超过了32斤。竹竿上右肩,调整步伐,步速均匀,走向笔直。从那一天开始,屈建光和旗杆就成了一个人。

  80后浙江小伙只等大阅兵展现完美

  在这两百个护卫队士兵中,有8个是我们浙江老乡。分别来自丽水、金华、宁波、台州、湖州和杭州。他们见到老乡很自豪:“我们在队伍里表现很不错,为浙江争光。”原来,队伍里有16个“排面长”,其中有5个是浙江的,而且这8个浙江兵在部队里都是班长。

  黄欣是义乌人,26岁,在这8个人里年纪最大。他说做排面长要管12个兵,既光荣又有压力。“排面长就是标兵啊,大伙都看着呢。我肯定得把自己的动作做到最完美。”黄欣告诉记者,为了练出最完美的军姿,每个人都佩戴5颗图钉,左领2颗,右领2颗,脖颈后面的领子上还有一颗。“这样我们在训练时只能保持头部稍仰、正视前方的昂扬姿态。一天练下来,全身都是汗,要换4套衣服,一天一个人得喝10斤水。”黄鑫说一些战士睡着了都在练习。“一次,一位排面长说梦话喊了声‘立正’,结果其他所有睡觉的战士们条件反射,马上站了起来。”

  这些80后的士兵,身材挺拔匀称,基本在1.82米以上,皮肤晒得黝黑,但奉化小伙陈光临说现在已经“美白”多了。他告诉记者,大家在训练场上站军姿、踢正步、练步速,夏天训练强度最大的时候每天练十几个小时,一直到晚上11点多。“开始训练时每一趟要踢300正步,每步75厘米,去一趟回来一趟,休息一次。后来训练加强了,越来越严,回到宿舍坐到床上就不想动。”这样练习下来,每个人都磨破了两双皮鞋、两双胶鞋、三双马靴,还有十几双手套。

  离国庆还有3天。当记者问他们是否紧张时,小伙们的回答出乎意料:“不,我们很平静,我们想以平静的心态展现最完美的军姿!家里人都盯着电视机看呢,绝对要给家乡长脸!”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