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戈尔的“起源地” (摄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
浙江日报讯
1949—1960:中山装、列宁装最“时髦”
建国初期,当时男性最“时髦”的衣服就是一套灰色的中山装。而来自前苏联的双排扣制服——“列宁装”,成了当时无数中国女性青睐的时装。如今已是宁波“红帮”服装研究专家的杨鹏云老先生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1954年他加入宁波市第一服装生产合作社,将一件长衫改制成了一套中山装,成为一项创造性的劳动成果,在宁波引起轰动。当时的省轻工业厅还请他去杭州宣讲、示范。足见当时人们对中山装的热衷程度。不过当时中国的服装几乎处于一个“无彩”的时代,服装色彩以黑、灰、蓝为主。直到50年代末,一种被叫做“布拉吉”的连衣裙从苏联传到中国,鲜艳的色彩,新颖的款式,很快受到了女性的追捧,成为了那个“无彩”时代的一抹亮色。
1960—1966:布票开始出现,款式追求耐穿
由于自然灾害和政策的失误,新中国面临着建国以来经济最困难的时期。1960年,全国的棉花大幅减产,产量跌落到了1951年的水平。棉布开始限量供应,最初定量为每人每年21尺,后来则更少。“个高不算富,多穿二尺布”是那个时期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为了节约布料,服装的标准变成了耐磨、耐脏,衣裤上也常可以见到补丁和辑线。家住嘉兴市秀洲区的韩婆婆今年已经80高龄,老人对那个年代的往事记忆犹新:“当时家里有七八个孩子,分到的布票根本不够用,最怕的就是孩子长得太快。裤子太短时就用碎布把裤脚接长;老大穿完的衣服就给弟弟妹妹接着穿,款式和颜色都不讲究,耐穿就行。”
1966—1976:服装打上政治的烙印
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布拉吉”被认为是修正主义,西装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旗袍更被贴上封建余孽的标签,稍微花哨的衣服被打成“奇装异服”。“当时人们的穿衣有‘老三样’、‘老三色’这种说法。”今年76岁的江继明老先生是“红帮”裁缝的第六代传人,老人家回忆说,老三样”指的是干部装、中山装、人民装;“老三色”则指蓝色、灰色和黑色。江老还记得,那个时期,洗旧的军装、军便装也是人们模仿的穿衣打扮,是很时髦的服装款式。那时,人们的穿衣打扮总是和政治联系在一起的。
1976—1995:服饰潮流涌动的年代
上世纪80年代的个体裁缝铺
中山装在流行了近三十年后终于淡出人们的生活,改革开放让更多款式的衣服进入了人们的眼帘,各种服装潮流此起彼伏。二十世纪80年代初期流行滑雪衫那会儿,仅杭州市1982年就生产了十多个款式,2万多件男女滑雪衣。此后的“健美裤热”、“西服热”、“超短裙热”,潮流一浪高过一浪。
敏锐的浙江人发现了服装产业中越来越大的商机。1979年,雅戈尔集团创建,30年来,雅戈尔从单一的生产加工起步,迄今已经形成了以品牌服装经营为龙头的纺织服装垂直产业链,随着2008年集团并购美国KELLWOOD公司旗下核心男装业务———香港新马集团,雅戈尔更获得较强的设计开发能力、国际经营管理能力以及遍布美国的分销网络,形成了全球最大的纺织服装产业链之一。1984年,罗蒙集团成立,而今,其西装销量多年居全国第一。那个年代,浙江人为中国服装的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95—2009:与世界服装潮流融合
从20世纪末到如今,服装的更新换代更加迅速。如今的服装潮流再也不会按年甚至年代来划分,各大品牌或者时装设计师纷纷按季推出新款时装。而随着各大国际知名服装品牌纷纷入驻,世界服装的最新潮流与中国已经实现同步。今年3月,欧洲顶级运动品牌之一的Lotto亮相“中国时装周”,并在中国发布全球首发的男女夏装、鞋类和服饰全线产品,中国已然走上了世界服装时尚的最前沿。今年8月,作为国际最顶级服装品牌之一的Louis Vuitton旗舰店在宁波落户,连同杭州、温州,浙江省成为了中国大陆拥有该品牌专卖店最多的省份。六十载沧桑巨变,随着中国走上世界服装时尚前沿,浙江也成为其中一颗夺目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