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国庆60年 > 浙江辉煌60年 正文

品质生活60年系列报道 60年浙江人的三个汽车梦

  毛先生的“买车梦”:从“不敢想”到“三级跳”

  毛先生在杭州石祥路上与朋友合股开了家小型汽车修理厂,专门对外承接车辆维修。52岁的他,近距离见证了汽车进入浙江家庭的进程。

  “买私家车,这是我年轻时做梦也不敢想的事。”毛先生感慨地说,“谁能预料到今天我已经先后换过三辆私家车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毛先生和大多数人一样,蹬着脚踏车上下班。那个时候路上行驶的汽车大多是公家的,只有一定的级别才能享受到相应的轿车待遇。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毛先生离开了单位开始自主创业,用当时流行的词来说,叫“下海”。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以及联系生意的需要,毛先生在2001年花15万元买了一辆捷达轿车。虽然当时“新三样”已经开始走向市场,但捷达车还是非常让人羡慕的私家车。说起选购,毛先生说:“可供选择的车型不多,只要价钱合适,看着顺眼,大家买什么我就跟着买什么。”在之后的3年中,这辆捷达车陪伴着毛先生的事业一路走高。

  到了2004年,随着毛先生的生意越做越大,这辆捷达车已经无法适应毛先生在生活和商务方面的需求了。当时,可供消费者选择的车型已比较丰富。这也着实给毛先生的购车决策带来相当大的难度。众多车型风格各异,功能和性能也各有千秋。如何挑选一款满意的车型?毛先生不禁犯起愁来。那段时间,他没少研究各种车型,又跑到4S店看车和试驾,可谓做足了功课。最终,他选择了本田的第七代雅阁。毛先生这样解释自己选择雅阁的原因:“雅阁的造型很适合中国人的审美,内饰选材、做工都非常精巧细致,空间宽敞而且性能均衡,适合城市内使用。”

  去年,毛先生又给自己换了一辆奔驰E级轿车。此次的购车过程,没有像上次那样让毛先生劳心劳神又举棋不定。对他来说,汽车已经不再是让人陌生而神秘的东西了,“反正‘不差钱’,奔驰车开起来体面大气有品位……”毛先生说。

  从捷达到雅阁再到奔驰E级轿车,谈起8年来自己座驾的“三级跳”,毛先生不禁感慨万千,“看看如今路上如同过江之鲫的好车,你就能直接感受到浙江人真的富裕了”。

  陈可人的“卖车梦”:从卖汽车到卖服务

  1956年出生的浙江奥通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可人,注定一辈子要与卖车结下不解之缘。从1977年在省机电公司卖汽车开始算起,他已在车市摸爬滚打了30多年,亲身见证了汽车消费者从为买车到处找关系求人,到轻松地在4S店选车、提车,享受优质服务这一历史过程。

  “30多年前,根本就没有什么私人汽车消费,单位买车也要通过计委计划分配,市面上仅有少量的北京吉普车、上海牌轿车。而现在,轿车已经成为浙江普通家庭的生活必需品和代步工具,人们买车也趋向品牌化,并且更看重服务。”陈可人感慨地说。

  2000年,陈可人掌帅浙江奥通,成为浙江省首家奥迪特许经销商。“那时浙江人的理性消费意识已开始觉醒,而奥迪客户群体这方面的特征更为明显:对产品质量要求较高,对价格比较敏感,对服务细节比较挑剔。”陈可人说。为此,他提出奥通的核心竞争力是“服务,客户关注”,并独创“ATU”理念。“ATU,即英文atyou的缩写。它有三层含义:首先,关注您,客户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其次,奥特优,奥迪的服务特别优;第三,奥通与你,浙江奥通是奥迪客户与奥通员工共同的家园。”陈可人如此阐释。

  在陈可人的率领下,奥通大胆创新,将服务由被动转为主动,推出了“车辆远程信息系统——您的随车服务顾问”。这项在全国汽车售后服务行业都称得上领先的服务体系,提供给客户完美、贴身的即时服务。客户只要使用汽车,系统将定时把信息发送到4S店,相关人员则可根据情况,通知客户来保养。同时,奥通斥资上百万元,在原有展厅基础上,建造了集数字电视、电影,网上冲浪吧,咖啡吧,健康室,超市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概念客户休闲中心,让客户在车辆维修之余享受到尊贵、雅致的等待乐趣。奥通的服务还超越了车辆业务:如每年举办德国风情啤酒节、创办《奥迪家园》会刊、与杭州市教委开办了“奥迪家教热线”、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设立了“奥迪贵宾室”……

  目前,奥通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销量最高的奥迪双料冠军4S店,并荣获“中国地区最佳奥迪经销商”称号。“我们将针对奥迪车主们的需求,继续不断拓展服务空间。”陈可人说。

        李书福的“造车梦”:从手工造车到进军世界

  作为“民企造车第一人”,李书福率领吉利在国内第一个以民营企业身份获得轿车生产资格,打造了中国最大的民营汽车企业。还制造出了中国第一辆自主知识产权的跑车、第一台自主研发的发动机、第一台自主研发的自动变速箱……并且把汽车卖到了国外。

  被称为“汽车狂人”的李书福,1982年开始做照相馆生意,一年后,又关掉效益不错的照相馆,做起了从垃圾堆里提炼金银的生意,就此开始了他的企业人生。其后十几年,他先后转战电冰箱、摩托车、建材生产等多个行业。

  1997年,在摩托车生产如日中天的时候,李书福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看来都是异想天开的决定:造汽车。不顾亲友反对,他决意投资5亿元进军汽车行业。

  有人好心提醒李书福,造4个轮子的汽车与造两个轮子的摩托不是一回事。李书福却抛出那句著名的“李氏汽车定义”作答: “汽车,不就是四个轮子,加两张沙发吗?”

  从造摩托车转向造汽车,李书福面临重重困难。请不到专家,他就自己当起总工程师,再从摩托车厂里发掘了三个略有汽车从业经验的员工,组成了最初的技术团队。

  李书福对于第一次造车的设想很粗放,就是“搞一个底盘,搞一个外壳”。他拿着自己的奔驰车、同伴的红旗车,先是通过拆装学习了两辆车的构造,红旗车上的悬架和轮胎、奔驰车的4个车门,都被李书福直接拿来当成了造新车的材料。至于外壳的其他部分,通过尺子的手工测绘,图板大致画画,硬是依靠钣金工一点一点敲了出来。

  1998年8月8日,第一辆吉利“豪情”在临海下线。数年后, 2005年9月13日,吉利轿车出现在了被称为世界汽车工业“奥运会”的德国法兰克福车展上,自此改写了法兰克福车展近百年来没有中国汽车企业参展的历史。

  在吉利展台,欧洲人惊讶地看到了来自中国的、完全自主开发的整车造型、车身、底盘、汽车附件、发动机、变速箱和整车电子电器。车展期间,吉利展台吸引观众达50万人次,100多个国家的500多家经销商与吉利的业务人员进行了洽谈,意向订货超过了10万辆。

  “自主创新是把刀,有刀就能切世界汽车市场的‘蛋糕’。”李书福说。坚持自主研发、自主创新,吉利先后攻克了诸如自动变速箱、电子等平衡、BMBS等技术难题,有些甚至达到了世界一流的原创水平。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