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票子”,指称钱,货币也;货币,财富的价值符号。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我省城乡居民的“票子”从短缺到盈余,从勉强温饱到投资理财,从现钞到股票、债券、基金、外汇……人们从手中不断变化的“票子”中,感受到过日子的艰辛和惬意——
年近古稀的秦成百,退休前是湖州一家国企的财务科长。兴许是财务出身,老秦对数字有着天生的敏感。他打趣说,自己43年前参加工作时,便是标准的“月光族”——月工资35元,仅够温饱,连存钱的念想都没有。后来提干了,工资涨到77.7元,才到工行去办了一张零存整取的存折,每月挤出10元作储蓄。“那时存钱拿利息就算理财了。”
除了储蓄,国库券则是当时家里唯一的理财品了。据老秦回忆,1981年至1987年,国家每年都集中发行国库券,采用行政摊派的方式,由单位直接从职工工资中扣钱统一购买。他每年摊到的定额是买50元国库券。尽管从现在看,方式有点“另类”,但在老秦看来,这既支援了国家建设,又攒了钱,算是一举两得吧。
变化是老秦从他儿子身上最早感受到的。1989年小秦大学毕业,进了省城一家单位工作,单位给员工每人办了一张中行长城卡,工资、奖金按月打入卡内,让老秦感觉很新鲜。慢慢地这张卡用处越来越多,不仅钱能划进划出,连外出购物、吃饭都能刷卡,不用付现金。甚至有时卡内钱不够了,还能透支,借银行的钱应急。如今,儿子钱包里的“七卡八卡”足以让老秦眼花缭乱,更让他惊讶的是,这几年银行跑得少了,儿子告诉他:老爸,土了吧?现在年轻人都上网上银行啦!
从存折到银行卡,从储蓄网点到网上银行,人们的理财方式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银联浙江分公司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省共有联网ATM机8233台,联网商户超过10万家,联网POS机达14万余台,人们无论刷卡消费还是自助取现,均十分方便。而全省使用网银的个人用户数量也是激增,目前仅工行浙江省分行的个人网银用户就达407万户。
人们的理财行为随之日新月异。从过去等钱花到攒钱花,再到以钱“生”钱,尤其是股票市场的应运而生,更是给人们财富生活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家住杭州曙光新村的陈立荷女士是不折不扣的第一代股民,与许多老股民一样,她也是靠上海“老八股”之一的凤凰化工,掘得股市第一桶金——1989年她以每股100元的价格吃进20股凤凰化工,到1994年全部脱手,分红、配送股、溢价交易,总计赚了约1万元。此后她一发不可收,20年来一直浸淫在股海中,华联商厦、四川长虹、招商银行、贵州茅台……期间有赚有亏,但总体上赚多亏少。2007年3月,她用炒股收益在钱塘江南岸买了一套新房,眼下又张罗着给儿子办理到英国留学。“如果没有股市上的财产性收入,仅靠工资,又要买房,又要送儿子出国留学,连想都不敢想。”她感慨道。
股票、债券、基金、保险、黄金、外汇……如今人们投资理财的选择余地更大了,从昔日的“全民储蓄”一举跨入了“全民理财”的时代。
在杭州一家公司担任IT主管的沈一忠是个典型的“基民”,这几年他把自己的大部分收入投入到“基市”,偏股型基金、债券型基金、指数型基金……他手头的基金最多时达11只,净值最高时超过120万元,眼下,整体年化收益率仍保持在30%上下。“要是能躲过去年那轮熊市,我的基金净值起码能翻上一番。”小沈意犹未尽。眼下,随着国际金价频频冲高,他又瞄上了炒金——“国际金融危机迟早会结束,不如趁早‘布局’,等来年图个‘好收成’。”对于将来的理财前景,小沈憧憬多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