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欢迎关注直播特别节目《世博会客厅》,我是主持人肖飞。5月1日,上海“世博园”正式向游客开放了。凭借着“竹立方”的清雅外形,浙江文化的艺术融合,青瓷巨碗的完美演绎,世博浙江馆在游客中“喝彩如潮”。今天访谈正式开始之前我们看到的就是广受好评的“青瓷巨碗”的多媒体演绎。

  今天我们的直播室邀请到的是世博“浙江馆”总设计师,来自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院长(杨奇瑞)教授,做客“世博会客厅”,为大家介绍浙江馆的几大惊艳看点,解读“青瓷巨碗”背后的故事。杨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访问。节目的一开始就开门见山,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浙江馆最值得看的几个亮点啊?

  杨奇瑞:浙江馆有这样的几大看点,第一个是青瓷巨碗,称之为“宛若天城”,是高八米,直径七米,青瓷碗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中国的英文翻译也是瓷器,可以说青瓷碗是代表了中国,代表了浙江,所以浙江省的代表就是青瓷巨碗。青瓷碗里面有水,是浙江水的总的象征。大家知道浙江是一个山与水养育的省份,浙江有八源汇聚,是八水共聚,五水共导,江河湖海溪,所以这一碗水演绎的是这样的一些内容。第二大亮点,就是我们的“竹立方”馆体,是竹子的造型,被人们叫得顺口的就是“竹立方”,竹子不光是浙江的特产,但是浙江人特别的偏爱竹子,是浙江人生态和环境的一个形象,另外也是精神的比喻,竹子是生生不息,高风亮节的一种精神。竹子也比作了“浙江精神”,所以这两点是浙江馆的立意。素材上我们用了新的材料,有时尚、当代的尊贵感觉,所以竹子上被赋于了一种时尚的气息。加上前不久的两部影片,影像投射在这个江南小镇上,互相辉映,效果非常的好,其中有一部叫做浙江十二钗。同时,还有来自村镇县城和普通大城市的,代表了不同行业和不同出身的人们,有世世代代的农民,也有企业家从鸡毛换铲的开始做起来的,还有普普通通的小作坊的家庭,这样的六户家庭综合起来就代表了浙江30年来发展的变化的见证。同时也是体现了浙江的精神代表和一个缩影。这是四大亮点。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的“竹立方”和青瓷碗,可不可以理解为“传统和现代”的一种结合?

  杨奇瑞:可以说竹子和碗是司空见惯的,几乎是生活当中照搬过去的那就没有新意和现代气息了,所以我们必须使之升华,用艺术表现赋予它新的意义,你说的传统和现代的结合也可以这么理解。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的六户人家,那么是海选选出来的吗?

  杨奇瑞:经过海选也经过了推荐、调查,可以说是典型性,历时一年多。是这样的。

  主持人:好的,今天在节目当中提出的问题,都是浙江在线的网友在论坛上进行留言,特别关注的一些问题。比如说有一位叫做小福子的网友,就问到:世博会开幕已经有10天了,浙江馆参观的人多吗?是不是也要排队?

  杨奇瑞:可以说浙江馆的整个空间并不大,加起来不到600平米,到底是做成快餐式的,人人都可以鱼贯而入、鱼贯而出的“过道式”的展览,还是打造成为“精品”,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认为一些好的馆都采取这样的处理,我们就是这样的“批处理”,就是一次70人左右,每次10分钟左右,我们是求精不求量,有时候是质大过量的,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如果是里面的东西不好,不吸引人,也不会有人去排队。里面的东西好,展示的效果好,他们宁愿早早的去排队,争取在自己处在每天的3000-4000人当中的一员,很多人都争取这样的机会,所以都去排队。

  主持人:我想对于你们来说,最好的成绩,就是有朋友去世博会没有看浙江馆会觉得遗憾,那么就成功了。还有位网友问到浙江馆从什么时候开始构思的?为什么会想到用“碗”来表现呢?

  杨奇瑞:最早的创意从2007年就开始了,浙江省起步比较早,因为碗人人都很熟悉,都很有感情,熟悉就容易被遗忘,但是凝视的时候就会有一番意义在里面了,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使碗变得与往日不同了。另外碗看起来小,实则很大。是与我们每天的生活息息相关,承载着我们每天大部分的生活。另外,碗在某种意义上也象征着浙江省的地理特别,是七分二水三分田,碗里是呈现了一种无限的可能,这是浙江省在哲学上的一种关系在里面,希望用这样的一种独特的角度,来诠释浙江和我们的生活。现在来看,应该是达到了我们这样的效果。

  主持人:而且碗是在生活当中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载体,每天都几乎会用到三次。

  杨奇瑞:是的。每天都会用到三次。这个青瓷碗的灵感具体是来自何方?那么其他被PK掉的方案都有哪些呢?

  杨奇瑞:有一种独木舟,还有一种是江南的桥,像飞毯一样的构思,还有青瓷碗也是一方面。包括第二方面的隧道等等加起来,现在的碗成立了,其他的(构思)都被PK掉了。我们本身就是竞争当中的胜出者,并不是一个委托。我们是参与竞标得来的,所以我们16个方案当中胜出的,15家,几十个方案都被PK掉了。

  主持人:还有网友“皮皮鲁”也说到:我在节目开头看到了浙江馆的视频短片,那么大碗里面出现的透明液体是水吗?

  杨奇瑞:是液体是肯定的,但是这个液体是艺术家们自己研发出来的,历时很长,将近有半年、大半年左右的时间。我们确确实实解决了一个问题,因为清水是不能作为投影介质用的,投影在水上不会产生影像,所以必须是准确无误高清的投射在液体上,这个液体是我们自己研发的,现在不便于公开的。

  主持人:那么观众是真实的感觉到水溅上来了,可以说是目的达到了?

  杨奇瑞:是的,有一种钱江潮的感觉,目的是达到了。

  主持人:有网友问到浙江馆里面有什么礼物发?

  杨奇瑞:礼物也是我们设计的一部分,让人们记住浙江,记住青瓷碗,所以我们赠送了很多的青瓷小碗,装的是用浙江的华东第一峰上面的山泉泡制的龙井茶,所以人们在中庭看到了激情澎湃的视频影像之后,又喝到浙江省的特色龙井茶,一定会有很深刻的印象,会有一种器物是可以保存很久很久的,所以我们想到了这个青瓷碗的构思。另外,还有一些VIP的设计师手册和设计师摄影,也会加入阵营。

  主持人:会作为赠品?

  杨奇瑞:是的。

  主持人:还有网友问到留下印象深刻的浙江十二钗,是怎么着来的呢?

  杨奇瑞:首先,浙江十二钗的概念,浙江馆做的是大文章,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今天和科技等等,看了之后,为了怕产生过于沉重的感觉,想叫人们,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感受到浙江今天的生活,今天的年轻人,所以想加一些时尚的元素,因此就想到了用十二钗的形式。为什么又叫做“十二钗”呢?这个“钗”已经泛文化了,并不是传统小说上面的严谨意义,而是带有一种诙谐的意义。大家都知道江南出美女,浙江出美女,了解浙江一定也想了解浙江的美女是什么样子的,所以我们就选了“美女”们命名为“钗”,她们不光是美丽、活泼、可爱、时尚,同时她们还是浙江的十二个著名文化景点的形象(代言),其实也不算代言,没有人找她们代言,而是代表了浙江的著名文化景点。现在来说演员的选择是哪里人并不重要,有浙江人,也有其他地方的人,只要是今天可以表现浙江,或者是生活在浙江,就可以了。

  主持人:可以表现出清新亮丽的感觉?

  杨奇瑞:是的,可以表现出这种感觉,有轻快日常的一面,是丰富浙江馆的形象元素的一个方面。

  主持人:好的,我们今天邀请到浙江在线世博会客厅的嘉宾是中国美院公共艺术学院的杨奇瑞院长。今天也有网友想问一下,能否透露浙江馆建造的费用是多少?

  杨奇瑞:制造的成本,在严格来讲,作为设计师并不会准确的了解到这些。但是我知道浙江省政府在浙江馆上花的心力不少,在整个的投入当中,在世博会的所有省市场馆当中,应该是居中等的水平。具体的数字我了解得并不确切。

  主持人:刚才杨院长说到的浙江馆送的小杯子,网友想问如果想买的话哪里可以买到?

  杨奇瑞:这个是量身定做的,市场上目前还没有卖,但是我想生产的单位,是龙泉的鲁大师制作的,如果他在满足我们约定的合约之后,我想他会开发一些市场上的东西,市场需要的东西,目前据我所知还没有,否则这个特殊性就不对了。

  主持人:这里有网友很关心,杨教授您本人最喜欢浙江馆的哪个地方?

  杨奇瑞:浙江馆的每个局部都是我们倾心关注的,所以每个局部都很精致,现在人们感觉更加吸引人的就是青瓷大碗的演绎,我本人来讲,这方面投入的力量最多,碰到的困难也最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最多。一开始作为创意,就是核心创意,本人也是非常喜欢这一部分。

  主持人:好的。有网友问杨教授有没有逛一下世博园,如果让您排一下地方馆的前五名的话?会怎么排?

  杨奇瑞:一直是在建设、工作当中有所了解,但是有些馆确实是没有走进去。

  主持人:个人来说,可以为我们推荐一下。去逛的游客如果只有一天时间,您会推荐哪个?

  杨奇瑞:我认为排队人多的地方肯定是值得一去的,还有排队的一般是批处理,有一种是流处理的,没有必要排队,有时候就是维持秩序。确确实实的找那些需要排队的馆,比如说浙江馆需要排队,明明知道需要排队,还去的,一定是值得考验的。还有上海馆还可以,有科技含量。其他的馆了解确实不多,没有走进去,我觉得上海馆因为是进去看过,我觉得浙江馆和上海馆我理解是适合世博展示这样大型的各个民族国家在这里展示自己的文化智慧、科技成果的综合实力的,是符合这种特征。另外,在这样有限的空间情况下,采取这种方式,我觉得都是很聪明的,是有质量的。其他的馆我实在是没有进去过。

  主持人:那么国外馆您进去过吗?

  杨奇瑞:国外馆因为是排队人确实是很多,我只在外面看过了。有些馆是在外面看起来就很吸引人,比如说英国馆和西班牙馆,设计的质量和外部的东西,内部的质量可以想象了。如果浙江馆没有竹立方这么吸引人的话,可能也不会让人想到内部有这么吸引人的东西,所以外部也是判断的一个方面。

  杨奇瑞:这里要特别要提到一点,也是我个人的认识,逛世博一定要找你平时难以找到的东西,比如说想吃东西,不用去世博,可以去美食街,每天都有美食等着你,逛家居和衣服都可以去专业的博览会,经济类的广交会等等。逛世博会是逛什么东西,一定要明白,这样你就不虚此行了,我认为是逛世博会就是逛当今最前沿的科技成果、思想成果、文化成果和艺术成果。当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征、历史风貌也包括其中,肯定也是包括其中。

  主持人:好的,还有一些网友说,没有时间,确实是没有时间了,但是世博会太吸引人了,对于浙江馆也有魅力在里面,世博会结束之后,浙江馆能不能在浙江开呢?

  杨奇瑞:这个省里已经明确了,上个月底省领导,进一步的要求和明确了决心,提到了2008年的B方案被省常委会确定下来之后,就提出了回迁到杭州,让浙江人都能看到,作为我们这些设计者来说,我觉得这是浙江馆更上一个台阶的时候,从我们的角度来说,就希望他能够解决在上海世博会没有解决的遗憾,空间的限制有些创意和手段解决不了的,回来之后可以进一步的完善它。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有信心,像当初参与投标一样,我们会让浙江馆将来能够成为浙江人必看的一个内容,会成为来浙江的外地人一个必看的内容。到杭州来必看的内容。这是我们的信心,省里的领导就定下来了要回到浙江,迁回浙江。

  主持人: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来自于中国美院的公共艺术学院的杨奇瑞院长,是世博浙江馆的总设计师。

  主持人:您觉得浙江馆区别于其他地方馆的优势的东西很多,那么第一个需要参观的应该是哪一部分?刚才有网友也提到了没有看到青瓷碗,那么摆设是在什么位置?

  杨奇瑞:因为浙江馆是批处理,并不是散处理的,并不是鱼贯而入,鱼贯而出的。而我们是批处理,必须是从第一个门一直到出口的,必须是第一个厅到最后一个厅,后厅是不能看的,否则人就扎堆了。是这样的处理方法。

  主持人:是浙江馆唯一这样处理的吗?

  杨奇瑞:不是的,还有上海馆,他们人数更少,是50人一批,是大型的世博会常用的处理办法,是批出来,还有一种是散处理,就是开放式的。这是常用的,还有国家馆也是一批二十、三十人,一批出来之后再第二批,比如说我去德国博物馆的时候一排就是二个小时,还有丰田和东芝馆都排了五六个小时。要看的就是这些,必须要有时间。所以世博一天是不够的。

  主持人:刚才杨教授给我们提到了很多方面的很好的话题。对于网友和观众来说,最实在的是想了解一下,媒体上已经报道了世博攻略之类的,杨教授作为您自身来说,有什么小的诀窍,让我们可以更多的欣赏到好的东西?

  比如说中国馆现在要预约,肯定是前面的人才能拿到预约券吧?怎么办?

  杨奇瑞:看不到就看别的了。首先要做好案头工作,比如说你要看什么,平时能够看到的就不用去了。比如说你要看的一定是平时看不到的,你去看一国的智慧和科技,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将对今后人类的生活发生什么样的关系。还有特色方面的东西,创意、创造性的东西,只有在世博会出现的东西,所以是机不可失。平时看到的,有些地方搞什么仿古的街弄过来了,以后会去当地看到的,为什么要在这里看呢?所以是意义不大的,一定要你没有经验,没有经过的东西。如果说你平时的条件不允许你四处旅游,如果是想到这里就地旅游一下的就可以看一下。

  主持人:比如说丹麦的美人鱼运过来了?

  杨奇瑞:是的。但是这个现实的意义来说,就是当地就放了电视机过来,放在丹麦可以看到世博会的影像。

  这个就大于现实意义了,比如说美人鱼好看不好看的人,今天看到的就是远隔万里之遥的中国人对美人鱼的反映,是一种当代艺术和观念艺术的一种“艺术行动”,这种展示实际上是一种艺术行动。如果是看美人鱼的话,离开了那片海滩和环境,这个视觉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但是也可以去看一下,我觉得挤破头就觉得不值得了。你欣赏的东西,一定要和场地相关,孤立的看东西,美人鱼和美人鱼发生的故事,海的蓝色,还有异国情调等等,都会感觉不一样。

  主持人:好的。今天我们邀请到的是来自于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院长杨奇瑞教授,世博浙江馆的总设计师。那么请问世博会的白天和晚上效果有什么不同呢?门票有什么不一样吗?

  杨奇瑞:这个不是很清楚。

  主持人:那么晚上和白天逛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啊?

  杨奇瑞:效果很不一样的,白天是一种效果,晚上看起来灯光打的效果是很不同的,但是内部来说,效果都差不多的,比如说浙江馆白天和晚上看内部都差不多的。

  主持人:那么浙江馆的晚上外部效果如何?

  杨奇瑞:那是竹子内部会发光,竹子四季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主持人:好的,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是世博浙江馆的总设计师,来自于中国美院公共艺术学院院长杨奇瑞教授,感谢杨教授,也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好,下次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