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浙江在线世博频道 > 魅力世博 正文
世博会上的西藏民俗文化

点击浏览下一张

《扎西德勒图》丙烯壁画

点击浏览下一张

点击浏览下一张

  光彩绚烂的珊瑚红底金绘唐卡、精品苯教传记唐卡、体现西藏民俗文化的生产工具与生活用品……4月22日,“薪火相传·珍藏西藏——叶星生西藏文化珍藏展”,作为本届世博会的配套项目在上海展出。在1600平方米的展厅中,共展出了叶星生的各类藏品约600件(套),向人们充分展示了藏族人民所创造的灿烂文化。

  西藏之魂宗教唐卡

  叶星生1961年进藏,直至2003年调回北京。在西藏工作生活40余载的他,作为著名画家、收藏家和藏学家,全心致力于抢救保护西藏民间文化遗产。叶星生自幼酷爱绘画,进入当时的西藏最高学府拉萨中学后,他有幸跟随原十世班禅画师西洛老人学习,从此真正走入绘画领域。

  从一名藏学画家,叶星生又渐渐涉足收藏领域。他不止一次对《世界新闻报·鉴赏中国》记者说:“我是以画家的眼光看收藏,又用收藏品不断提高绘画技艺,两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

  叶星生的藏品非常丰富,对西藏文化遗产保护有着巨大的贡献与帮助。1999年,叶星生一次性向西藏博物馆捐赠了当时估价在8000万元人民币左右的2300件个人藏品。2003年,叶星生又将其私人藏品、国家一级文物“马头明王堆秀珍珠唐卡”捐回西藏拉萨的色拉寺庙,受到西藏7大寺院480位活佛的联合“祝颂”,同时被授予“色拉大乘洲·群则”法位,从而成为西藏历史上首位获此殊荣的汉族艺术家。这一新闻曾轰动社会各界,而这幅“祝颂”至今仍悬挂于叶星生家客厅的中心位置,并且设置佛堂加以供奉,显现出叶星生对西藏的浓浓深情。

  在此次“薪火相传·珍藏西藏——叶星生西藏文化珍藏展”中,作为叶星生珍贵藏品的朱砂金绘明代唐卡“宗喀巴大师传”,以重磅身份出现,设置于珍藏厅中心的独立玻璃展柜中。这幅珍贵的唐卡表现的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从诞生、出家直至在卫藏地区弘扬佛法的传记故事,每组故事下方还有以金汁书写的藏文说明。而最具特色的是,此唐卡以朱砂及红珊瑚等珍贵材质为底,以顶级的黄金研磨绘制,并以泥金、磨金、然金、描金等多种手法和特殊技艺来表现花草树木、行云流水、亭台楼阁及人物形象,仅对人物的发须、五官用黑色勾染,使得画面的空间、层次极为丰富,画面的效果极为璀璨辉煌,让人叹为观止。

  这种以朱砂为底,纯金描绘的唐卡,藏语称为“玛唐”,兴起于公元十三世纪的萨迦时期,绘画工艺极为复杂,难度极高,需要由具有高超绘画功底的唐卡大师操刀才能完成,从而成为藏传佛教唐卡艺术中的一绝。经鉴定,此唐卡为明代晚期作品,距今已超过300年历史。其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极高,曾在中央电视台第三届赛宝大会上荣获金奖。

  民俗文化显露大智慧

  西藏民俗文化既有牧业文明粗犷豪放的阳刚之气,又有农业文明理性内向的阴柔之美。不仅在民俗生活中得到体现,而且从世代相传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中得以展示。这些工具的材质利用,体现了藏族人民善于发现和利用大自然赐予他们的财富,来进行拓展与创造的特点,如用牛毛编织帐篷、用牛皮制作果盘、用牛角打造出形式多样的酒桶等等。这种充分运用自然资源来服务生活、美化生活的作风与作品比比皆是,成为西藏民俗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西藏,有一种传统的书写板,主要在寺庙、民间练习写字或作记录时使用,据说还可作为一种传递密信的工具。传达者在板上写完信件后,包以绸缎再以火漆打封,由信使传递,待对方阅后即可擦拭清除,不会留下痕迹,所以也称密写板。由于当时藏纸很珍贵,所以书写板一度被广泛应用。书写板一般以木材制成,涂以黑色,将白粉装入袋中,袋料为编织稀疏的氆氇束成。或是在书写板上薄涂一层酥油,再用牛粪烧灰装入袋中,均匀拍打于板上,之后用竹笔书写,可反复擦拭、重复使用,携带容易、使用方便。一般一套为5、6、10件不等。

  叶星生经过40多年西藏生活,对西藏的方方面面均有着深切的感悟。他这样对《世界新闻报·鉴赏中国》记者描述自己的想法:小小的针线包用皮作的,那是草原的给予;用铜作的,那是大山的给予;用弹毂、胶线、拉链作的,那是时代的给予;而针线包的精美绝伦,则是民族智慧的给予。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